日期检索:
延安生态版图由浅绿变深绿
本报讯(记者 杨磊)12月9日,记者从延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延安市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原则,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推动了延安山川大地由浅绿向深绿转变的进程,实现了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更富、物种更多、城乡更美六大变化。
2015年以来,延安市累计完成营造林649.7万亩,义务植树60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达48.07%,植被覆盖度升至81.3%;活立木蓄积达8755.31万立方米,延安山川大地到处绿意盎然。
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延安市扬沙天气由过去每年27次减少到现在1次~2次,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9天,较2014年净增87天,“圣地蓝”成为延安一张亮丽名片。
林业生态工程使延安80%以上的农民受益,以红枣、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杂果经济林,以中蜂、食用菌、森林猪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蓬勃发展,该市林业总产值达182亿元,其中干杂果经济林产值3.1亿元、林下经济产值4.3亿元,林业产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林业生态建设的大力推进,促进了延安广大农民由倒山种地、广种薄收的传统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城镇化率达64.5%;家庭农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等“林业+旅游”新业态正在兴起,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4个、生态文化村庄21个、各类公园80多个,开辟生态旅游线路12条,实现生态旅游综合收入8500余万元。
2015年以来,延安市累计完成营造林649.7万亩,义务植树60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达48.07%,植被覆盖度升至81.3%;活立木蓄积达8755.31万立方米,延安山川大地到处绿意盎然。
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延安市扬沙天气由过去每年27次减少到现在1次~2次,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9天,较2014年净增87天,“圣地蓝”成为延安一张亮丽名片。
林业生态工程使延安80%以上的农民受益,以红枣、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杂果经济林,以中蜂、食用菌、森林猪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蓬勃发展,该市林业总产值达182亿元,其中干杂果经济林产值3.1亿元、林下经济产值4.3亿元,林业产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林业生态建设的大力推进,促进了延安广大农民由倒山种地、广种薄收的传统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城镇化率达64.5%;家庭农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等“林业+旅游”新业态正在兴起,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4个、生态文化村庄21个、各类公园80多个,开辟生态旅游线路12条,实现生态旅游综合收入8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