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孝老爱亲爱家国
赵林祥
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家风,我家的家风是孝老爱亲爱家国。
我刚记事时,就经常跟着哥哥去隔壁听六爷说古今。瘫痪在床的六爷讲《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经典著作,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嗑着六婆准备的花生瓜子,我们听得乐不思蜀。六爷常常在讲书、讲故事时,不失时机地指派我们端茶倒水。在给六爷喂饭时,我们顺便吃了六婆做的蕉叶煎饼、地软包子。这样一来一往,不仅吃饱了肚子,还得到了长辈的夸奖,每个人心里都美滋滋的。
那时候,虽说农村粮食紧张,但孩子们不论玩到哪家,长辈们都倾其所有,拿零食、做小吃,给予晚辈力所能及的关爱和呵护。正是在这种相亲相爱的大家庭氛围中,我们耳濡目染,谨记孝老爱亲的传统古训。
爷爷去世早,父亲作为长子,义无反顾地挑起家庭重担。为了撑起家业,养活年幼的弟妹,父亲独自去外地当雇工学手艺,掌握了土法榨油工艺。回家后,他不是想着个人发家,而是把二叔他们召集起来,在爷爷留下的一孔窑洞里盘锅垒灶置家具,创办起全村唯一的油坊,做起榨油换油的生意,家境从此有了起色。
后来,父亲靠油坊帮助三个叔叔先后成家立业,过上了和美的小日子。
如果照此经营下去,我们和叔叔几家富起来没问题。但父亲却将目光投向了家族里的困难家庭:门族里的五叔一直给别人打短工,微薄的收入仅能勉强糊口,日子过得艰难,父亲就几番说合把五叔安排在油坊里打杂,有了一份稳定收入;六爷多年瘫痪在床,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刚有了点积蓄就出资帮助六爷的独生子七叔办起豆腐坊,靠卖豆腐养活全家;六叔的父母去世后,父亲作为门族里的大兄长,二话不说就照管上六叔的一日三餐,后来还帮他在老院里盖起三间瓦房,用几担麦子为六叔娶来个媳妇,帮小两口过上了红火日子……
爷爷和父亲两代人奋斗一生,没有给子孙留下任何物质财富,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家仍住在破旧的三间瓦房里。但父辈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将爱亲爱家的家国情怀,涵养成世代传承的良好家风,作为珍贵的精神遗产留给了儿孙。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是千千万万个小家组成的,爱小家就是爱大家、爱国家。好家风教人修身养性、立德立志、成就事业。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涵养生命,呵护家国,护着小家步入富裕兴旺,护着大家走向繁荣昌盛。
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家风,我家的家风是孝老爱亲爱家国。
我刚记事时,就经常跟着哥哥去隔壁听六爷说古今。瘫痪在床的六爷讲《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经典著作,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嗑着六婆准备的花生瓜子,我们听得乐不思蜀。六爷常常在讲书、讲故事时,不失时机地指派我们端茶倒水。在给六爷喂饭时,我们顺便吃了六婆做的蕉叶煎饼、地软包子。这样一来一往,不仅吃饱了肚子,还得到了长辈的夸奖,每个人心里都美滋滋的。
那时候,虽说农村粮食紧张,但孩子们不论玩到哪家,长辈们都倾其所有,拿零食、做小吃,给予晚辈力所能及的关爱和呵护。正是在这种相亲相爱的大家庭氛围中,我们耳濡目染,谨记孝老爱亲的传统古训。
爷爷去世早,父亲作为长子,义无反顾地挑起家庭重担。为了撑起家业,养活年幼的弟妹,父亲独自去外地当雇工学手艺,掌握了土法榨油工艺。回家后,他不是想着个人发家,而是把二叔他们召集起来,在爷爷留下的一孔窑洞里盘锅垒灶置家具,创办起全村唯一的油坊,做起榨油换油的生意,家境从此有了起色。
后来,父亲靠油坊帮助三个叔叔先后成家立业,过上了和美的小日子。
如果照此经营下去,我们和叔叔几家富起来没问题。但父亲却将目光投向了家族里的困难家庭:门族里的五叔一直给别人打短工,微薄的收入仅能勉强糊口,日子过得艰难,父亲就几番说合把五叔安排在油坊里打杂,有了一份稳定收入;六爷多年瘫痪在床,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刚有了点积蓄就出资帮助六爷的独生子七叔办起豆腐坊,靠卖豆腐养活全家;六叔的父母去世后,父亲作为门族里的大兄长,二话不说就照管上六叔的一日三餐,后来还帮他在老院里盖起三间瓦房,用几担麦子为六叔娶来个媳妇,帮小两口过上了红火日子……
爷爷和父亲两代人奋斗一生,没有给子孙留下任何物质财富,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家仍住在破旧的三间瓦房里。但父辈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将爱亲爱家的家国情怀,涵养成世代传承的良好家风,作为珍贵的精神遗产留给了儿孙。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是千千万万个小家组成的,爱小家就是爱大家、爱国家。好家风教人修身养性、立德立志、成就事业。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涵养生命,呵护家国,护着小家步入富裕兴旺,护着大家走向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