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四季
“小雪”到了
  杨舟平

  看到标题,读者可能以为这描写的是个美丽女子正款款走来的风情,或者是冬天如柳絮状飘落的小雪悄然落下的风景,而本文所要写的却是二十四节气之“小雪”时节。
  儿时没有“小雪”节气的概念,只知道冬天的第一场雪是从雪花飘忽无痕,入地即化的小雪开始的。这个时候,母亲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必让我们穿棉衣棉裤棉鞋,这是她一针一线缝制的。我们这身行头一般要穿到来年的农历三月三。有这样一句俚语:“三月三,驴解鞍;脱棉袄,换单衣。”其实是说人在农历三月三以后,天热了要脱下棉衣换单衣了,用驴比人还是人喻驴,我们不得而知。
  后来,我读书了才知道,“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此时称为“小雪”。此后我国北方西北风成为常客,气温逐渐下降至零度以下,然而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所以叫“小雪”。
  我国的传统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所以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息息相关。“小雪”与“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多少的节气,它不同于我们日常所指的降雪强度较小的小雪。如果说节气中的白露、寒露、霜降是因气温下降,水蒸气凝为水珠,进而冷凝为霜,那么小雪则是气温降至零度或以下冷冻为雪。由此可见古人的活动规律:看天生活,靠天吃饭,顺应自然,敬畏天地,遵从节气变化安排生活和农事。难怪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到了小雪节,果树快剪截”“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节气与农事的关联。
  在我国北方,小雪时节,一般人家都要吃羊肉以御寒温补。民间还有腌制腊肉的习俗,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比如陕西久负盛名的凤翔腊驴肉也是在这个季节开始腌制,也只有在这个季节腌制,口感才最佳。因为“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所谓“冬腊风腌,畜以御冬”就是这个道理。
  从养生角度讲,小雪以后寒气袭人,气温骤变,养“形”更要养“神”。首要防寒保暖,节喜制怒,保护阳气,多晒太阳,适当户外运动。同时饮食上多吃些腰果、核桃、栗子等干果有益补肾,多吃如菠菜等深绿色蔬菜以帮助抵抗抑郁,多吃白菜、萝卜以清火降气。这也正合乎中医观点“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食补藏阳,顺时养身”。
  经过春夏之盛、秋冬之衰后,小雪季节最适合休养生息、舒心忘忧了。如果累了,就放松心情,天无绝人之路,再冷的天,也要温暖自己的心。正所谓:“平心去郁,去燥养心。”聆听落雪的声音,那些尘世的浮躁与喧嚣让人瞬间忘却,变得清净。
  如果要说古人吟“小雪”的诗词哪首最有名,我以为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最富情趣,“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幅美妙如画的小雪情景图跃然纸上。
  小雪到了,雪花,这冬天的名片、纯洁的化身、情感的结晶,落在眼里,一字一句都是情,一步一摇全是景。愿我们素心向冬,不囿于风雪,不困于荆棘,趁寒气未盛,忘忧将养,得到属于自己的圆满。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