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齐心协力克时艰 灾后重建信心足
  本报讯(记者 靳天龙)“十几个人一起干,种植的西红柿已经绝收,目前,我们正在对大棚进行加固,翻新土地,准备明年重新种植。”洛南县宇航种植专业合作社张平说,虽然棚体上的水迹依然明显,但是大棚里的土壤已经干燥,排干水收拾好地,准备种植白菜,让大家继续在基地就近务工。
  11月8日,洛南县三要镇北司村宇航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果种植大棚里,一番热火朝天干活的景象映入眼帘,合作社负责人张平和工人一起正在将枯萎的西红柿蔓往外搬运,他们有说有笑,干劲十足。
  据了解,张平在北司村流转土地300多亩,建起大棚200多座,主要种植西红柿、蜜瓜、草莓等。基地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近40余个就业岗位。
  “张平为人和善,办事雷厉风行,我已经跟着干了5年了,一年能收入6万多元,种植基地的工人都是附近村子的村民。”基地技术员李玉会说,面对灾情,将和基地一起努力共渡难关。
  受灾后,张平和工人们互相鼓励着一起干。“每天我们就会聚到棚中,集体干活,这样干起来也有劲,不会觉得累。”“水灾发生了,发愁抱怨没有用,得抓紧恢复生产,争取来年有个好收成。”
  “老百姓就是靠种地吃饭,有种植西红柿的手艺,咱有信心把损失的钱再挣回来。”张平下了决心,大棚塌了可以重修,苗子毁了可以抢种。
  一场暴雨冲毁了丰收,却没有击垮希望,灾后重建需要靠政府扶持、社会帮助,更要靠企业生产自救。从洪灾发生到现在,张平靠着这股子韧劲一步步从受灾中走出来,带领工人日夜奋战在大棚里,他相信,这片土地一定能重新焕发生机。
  “像张平这样的受灾群众很多,党委、政府一定会尽最大努力,让受灾群众生活早日恢复如初。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修新房、建新居,对老百姓来说,这里边包涵了太多未来的希望和幸福。”洛南县三要镇党委书记姜伟峰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三要镇水毁道路已全部恢复通车,水毁管道已全部修复到位,水毁桥梁正在建设当中,水毁农田和过水农作物正在加紧修复处理,新增地灾点和滑坡体已全部加固处理,46户受灾群众房屋属于修缮的已经修缮完毕,28户新建房屋在月底前主体就能完工,要赶在2022年4月群众能够全部入住新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