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基层见闻
中药材产业托起群众小康梦
  本报记者 靳天龙 通讯员 蔡铭
  10月29日,记者走进山阳县城关街道下河村,随处可见干部群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他们在田间地头采收药材、发展产业忙碌的身影,成了美丽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增加贫困户土地流转和劳务收入,下河村成立了山阳县四季兴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黄芩、苍术、连翘等中药材,并按照“优先雇用贫困户务工,优先与贫困户达成收购合同”原则,将贫困人口纳入中药材产业链,确保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超过3000元,有效提升了“造血”能力。
  “以前在地里干活,一年忙到头也就几千元收入,现在我出租了3亩地给村上中药材合作社,还在合作社打工,一年连分红能收入1.8万余元。”正在中药材产业基地采挖黄芩的脱贫户张来福高兴地说。
  “我们鼓励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在合作社打工,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城关街道包村领导、副主任徐会民告诉记者,“近年来,在驻村帮扶部门商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倾力帮扶下,黄芩、苍术、连翘等中药材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带动周边群众种植1000余亩,中药材已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近年来,该村结合村情实际,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特色产业重点培育,积极开展“支部带创业、支委带产业、党员带农户,合力推进脱贫攻坚”的“三带一推”活动,探索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依托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流转林地、撂荒地、闲置土地,规模化种植黄芩、苍术、连翘等中药材,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服务措施,充分发挥四季兴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让群众实现中药材种植丰产增收,让中药材种植成为全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加快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小康梦。”下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涛信心满满地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