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坐在窗前品书香

  辛恒卫

  端坐在靠窗的书桌前,让清晨第一缕阳光从窗外洒进来,铺满书桌。我孜孜不倦地翻动着书页,时而轻声吟诵,时而凝神默读,间或,抬头看一眼窗外的合欢树和紫藤树。这两棵花期超长的树,花儿已开了好几周。合欢树花色淡雅,紫藤树花色鲜艳,两棵树如同邻家姐妹,装扮得各有千秋,相得益彰。此刻,一只鸟儿从窗前掠过,“啾”的一声,算是与我打招呼。
  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可以不受打扰享受读书生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把读书学习的况味仔细品咂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的最高境界是随兴乐读,不被人逼,不被人催,不为稻粱谋,无须为了学历和职称,亦非为了论文和晋升。千金难买我愿意,依循自己的本心,尊崇自己的口味,读自己爱读、愿读、想读的书,如幼苗仰慕阳光,如鱼儿畅饮泉水。
  “乐之者”心仪的书籍从何而来?有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似乎是说,只有借来的书才“迫使”自己抓紧时间去读。我以为,这到底还是被动而读,读得紧迫,读得慌张,读得不自在。况且所借之书,有从图书馆借的,有从朋友手中拿来的,或为公家之物,或是朋友之藏,主权不在我,故不能在上面随意批注,不能任性折叠,因此少了诸多趣味。
  我那些堆满书房的书籍,是积数十年的岁月精心淘来的。先前,自然是从书店购买。在乡下时,骑辆破旧自行车,到百里外的县城书店,与两位爱书的同伴,一路高歌笑语,多少欢乐,多少波折,多少激动。我还为此写过一篇小文《购书记》,此种酸甜苦辣之滋味,与明代宋濂借书抄书的经历有得一比。如今,自然大多是网购,方便快捷。在网店里选好所喜爱之书,鼠标轻点,电子支付,一两天后就能捧回宝贝。
  书越买越多,而书房的面积却不能增加,最后整个房间达到饱和状态。书架上早已排不下去了,只好把一部分书堆在书桌上。书桌上堆不下了,就只能委屈一些书,把暂时不读的书装进蛇皮袋里,把它们“罚站”在地上。为此,挨了老婆不少“抱怨”。老婆几次想越俎代庖,帮我整理这些书,可这些书籍仿佛是“钉子户”,怎么也安置不了它们——因为小书房犄角旮旯都挤满了书,已经无立锥之地了。最后,老婆只能叹气,听之任之了。
  老婆说,你不能再买书了,把买书的钱买点营养品,这年纪大了,也该补补身体。我笑了回答,书籍就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呢,坐在窗前品书香,享受书籍的滋养,不寂寞,无失落,让晚年身心更康泰。“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有书有米,何其乐哉!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