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努力做好农村金融的排头兵

本报记者 赖雅芬 通讯员 张磊 文/图
9月27日,记者从省联社了解到,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陕西信合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把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早在2015年,陕西信合米脂农商银行就在米脂县张家砭镇高西沟村安装了“助农e终端”设备,满足了高西沟村村民存取款、转账、养老和医疗保险缴纳等基础金融需求。“以前取钱必须得去城里或镇上,现在村里就能办理,方便多了。”这是高西沟村村民在家门口体验到方便快捷金融服务后的共同感受。
据了解,2010年米脂农商银行以党建共创的经营理念与高西沟村签订了“双基联动”合作协议,为全村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实现建档100%全覆盖,并授予高西沟村“信用村”称号,给予3000万元贷款授信额度。10多年来,该行累计为高西沟村农户授信8000余万元,重点满足区域内小微企业群、特色农业产业链、新型农业主体的信贷资金需求,并支持该村村民的消费信贷需求、美丽乡村和特色村镇建设等民生实体经济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村民融资的便利性,真正让村民拥有了一份“备用金”。
同样,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的陕西信合绥德农商银行,在支持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行累计向郝家桥村提供各项普惠金融信贷资金约1600万元,安装自助CRS存取款一体机,设立“金融e站”,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为深化干部职工红色教育,坚定服务“三农”理想信念,省联社在郝家桥革命旧址建立了陕西信合“党性教育基地”和“便民服务中心”。
郝家桥村村民王绥兵在发展大棚种植初期,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绥德农商银行经调查后,积极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并给予利率优惠,帮助他承包大棚,种植葡萄。目前,王绥兵的葡萄大棚年销售收入约6万元,预计明年可突破8万元。
在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方面,绥德农商银行大力推广“秦e贷”“秦v贷”等线上信贷产品,优化贷款流程,降低信贷门槛,着力解决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有力推动地方农村产业发展。截至目前,该行在郝家桥村共建立农户经济档案633户,建档覆盖面、农户评级率和授信率均达100%。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绥德农商银行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林果粮上山、设施农业到滩、规模养殖进沟”的绿色产业布局,对郝家桥村从事养猪业、养羊业、旅游业、苹果种植业、大棚种植业等66名农户授信1025万元“乡村振兴普惠贷”。同时,还为他们进行产品规划、打通网络销售渠道、帮助设计产品包装,在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利用金融活水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下一步,陕西信合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做好普惠金融的践行者、地方金融的主力军、农村金融的排头兵,为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