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05版
特色产业“火”起来
    泾阳县兴隆镇太和村供销综合服务社开业现场。

  本报记者 黄河 文/图
  9月14日,秋高气爽,记者走进泾阳县兴隆镇太和村特色产品展销服务中心,只见柜台里摆放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手工布鞋,旁边,几名妇女正在赶做着手中的布鞋。
  今年57岁的太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徐进玲说:“这些布鞋都是村里妇女利用农闲时间做出来的。千层底布鞋穿着舒适、透气,畅销西安、上海、北京等地。因为是纯手工制作,现在产品供不应求,大家还得经常加班加点。”
  太和村位于泾阳县北部旱腰带地区,全村10个村民小组610户2186人。由于自然条件差,村集体经济薄弱。2018年,作为泾阳县集体经济试点村,太和村依靠制作手工布鞋的传统,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建起了兴隆镇玲巧鞋业社区扶贫工厂。工厂以制作千层底布鞋为主,并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做布鞋增加收入。这种模式逐渐吸引了太和村50余户村民参与制作手工布鞋,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据徐进玲介绍,2018年9月,太和村还依托红薯产业建起了第二个扶贫工厂——泾阳县宗婷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制作销售红薯叶挂面,同时吸纳村里15 人就业。当年生产红薯叶挂面1万公斤,在周边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今年,村里正在建新厂房,预计可吸纳20多人就业。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