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05版
喜看乡村圆梦小康
蒋家寨里丰收忙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五泉镇蒋家寨村村民李会仙正在采摘猕猴桃。

  本报记者 杨杰 文/图
  9月14日,天微微亮,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五泉镇蒋家寨村就喧闹起来,卡车缓缓驶入村子,村道上的三轮车络绎不绝,村民三五成群,挎着篮子,一路说笑着走向村后的猕猴桃园。
  又是一年丰收时。五组村民蒲科伟走进自家果园,眼前硕果满园的景象令他欣喜不已。采摘的工人一就位,蒲科伟就招呼大家忙活起来。一会儿工夫,树下的两排塑料筐就被装得满满当当。
  一筐筐装好的猕猴桃被抬上三轮车,拉到村口,外来的客商已早早等在那里,称重、装车、结算,一切程序有条不紊。看到手机上收到的转账信息,蒲科伟喜上眉梢:“从我十几岁起,家里就开始种猕猴桃,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我们家今年种植了5亩,一亩地产量能有5000多斤,这一茬下来就有4万余元的收入。”
  作为杨陵区猕猴桃种植面积最大的村,蒋家寨村的猕猴桃种植历史还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最开始,村上只有几户村民在种植猕猴桃,零零散散的就200多亩。当时,村上没机井,树都浇不上水,因此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都很一般。”蒋家寨村党支部书记蒲印波告诉记者。
  2009年,在政策支持下,蒋家寨村有了属于自己的几口机井。灌溉问题得到解决,村民积极性得到很大提升,纷纷开始种植猕猴桃树。同年,村上就建成了500亩猕猴桃示范园。2010年,蒋家寨村实现猕猴桃种植全覆盖。
  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种植水平,提高果品质量,2011年1月,杨凌森果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主要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农资服务、试验示范等,引领村民科学发展猕猴桃产业。“我们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来村上做技术培训,平均每年要开展10多次。我们还为本村的村民购买了农业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大家发展产业的劲头更足了。”合作社理事长蒋建社告诉记者。
  “我们还建起了两座总库容为400吨的冷库,并在全村设立了5个快递站点,果子一熟,就装箱发往全国各地。这几年,仅猕猴桃这一项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就达1万余元,大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蒲印波说。
  从最初的零星散户发展到全村476户家家参与种植,从开始的20亩扩大至现在的1350亩,这个农科城里的小村庄靠着猕猴桃这一“致富果”,绘就了产业旺、村民富的精彩画卷。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