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中秋节记事

杨舟平
我小时候贪嘴,眼大肚子小。记得六岁那年的中秋节晚上,我吃完月饼又吃木枣,因为是第一次吃,一口就吞一个,吃得太急,喉咙又小,木枣卡在嗓子眼了。顿时,我满脸涨红,说不出话,只能嗷嗷叫,汗都流下来了。母亲见状吓坏了,又气又急地拉着我赶紧找村医,边走边用手猛拍我脊背,谁知这一拍,歪打正着,竟使我将木枣吐出来了,真是虚惊一场。有了这次“囫囵吞枣”的教训,以后我吃饭再也不敢大快朵颐了。那年的中秋夜我至今仍记得,母亲在世时常常给人提起这件事。
读书识字后,我才知道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还知道在农历中,一年分四季,一季又分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中秋也叫仲秋。中秋最早记载于《周礼》,意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唐朝时被固定为节日,宋朝时已很盛行了,明清时成为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月饼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月饼源于殷周时期江浙一带为纪念太师闻仲而做的“太师饼”。唐代时,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已出现饼铺,因以胡桃仁为馅,故取名“胡饼”。据说,唐明皇和杨贵妃中秋夜赏月吃月饼时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随口而出“月饼”二字。从此,这一叫法就流传开来了。
再后来,我去外地求学,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吃月饼已不是什么难事了。但每逢中秋节,望着一轮圆圆的月亮,我就盼望能与家人团圆,共赏明月,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佳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写尽月夜怀念远方亲人的缠绵、伤感之情,成为抒发中秋思念亲人的千古佳句,感人至深。千百年来,中秋夜寄托了多少人怀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无限美好愿望。
自2008年开始,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当年我就与家人利用中秋假期外出旅游。第一次携家人在外地过中秋节,欣赏了当地的秀美风光,领略了不同的风土人情,途中虽奔波劳累,但从内心感激、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像中秋、清明、端午等节日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这才有外出旅行的机会和时间。
其实,节日设定的初衷和意义都是教人向上向善,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景,源远流长的中秋节也不例外。生活是柴米油盐的琐碎,也需要仪式感的点缀,就像人既需要吃饭的感官满足,也需要艺术的精神享受。
我已经历了五十多个中秋节,现今各种月饼及水果丰富多样,但由于身体原因,啥都不敢多吃了。人生往往如此,关中有句俗语:“有牙没锅盔,有锅盔没牙。”每个人都渴望团圆,但“此事古难全”,缺憾才是生活的真正底色。
愿每个人都有更多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