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园区引领 绿色蝶变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特色新兴产业以及产业全链条发展侧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刘占德讲述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

    百恒有机猕猴桃种植基地经理王小铁(左一)介绍猕猴桃种植情况。

    君度有机葡萄种植基地的工作人员展示成熟的葡萄。

    菲格庄园无花果基地工作人员介绍无花果果干的制作过程。

    青皮她园火龙果基地负责人王艳介绍火龙果种植情况。

  本报记者 崔福红 文/图
  8月26日,记者跟随“春华秋实·看产业”中央和我省媒体杨陵行活动,采访了杨凌示范区杨陵区特色新兴产业以及产业全链条发展模式,了解杨陵区产业兴旺的新形象、新经验、新探索。
  1 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猕猴桃产业链分为‘前生产、后整理’两个阶段。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是后整理的问题,在品牌建设和商品化整理上还有欠缺,需要补上。”8月2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首席专家、陕西省现代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占德说。
  记者在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看到,占地260亩的现代化猕猴桃园区建有新优品种试验展示区、良种苗木繁育区、优质花粉加工区、现代化农业机具装备区、果园气象观测站以及猕猴桃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中心等。
  在杨陵区五泉镇上湾村百恒有机猕猴桃种植基地,500亩有机猕猴桃正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我们一个商品果,最高售价可达25元。”基地经理王小铁介绍,除了在种植环节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要求外,在采摘、分选、包装、运输等环节,也力求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猕猴桃。今后,他计划在基地加强育种研发,引进新品种,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猕猴桃附加值,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在五泉镇斜上村,猕猴桃产业发展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活水”。当下正是猕猴桃上市时节,一颗颗等待采摘的猕猴桃在阳光下闪耀出金色的光芒,从普通种植到产业标准高品质种植,已然成为杨凌大地的“金蛋蛋”。
  五泉镇蒋家寨村种植的猕猴桃卖得速度更快、销路更广,成为果农眼中的“摇钱树”。“今年雨水好,又是一个丰收年,村民的腰包又要鼓起来了。"蒋家寨村党支部书记蒋建社说。
  2 全产业链加快产业振兴
  8月28日,在杨陵区揉谷镇新集村君度有机葡萄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分拣和包装葡萄。“这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客商络绎不绝。今年葡萄收购价每公斤5元~5.6元,每亩地能收入万元以上。”新集村党支部书记张娟宁说,“多年来,在政府支持及村民配合下,葡萄园面积从起初的数亩增长到现在的2200多亩,葡萄种植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记者走进杨陵区唯尔葡萄庄园,一座座大棚升起了卷帘,园内生机勃勃。这里的葡萄虽然产量不大,但是品质特别好。庄园始终坚守有机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及生产标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记录信息可查询、流通去向可跟踪、主体责任可追究、问题产品能召回、质量安全有保障”的目标要求,全力推行应用二维码,使产品从田园到餐桌形成了一站式品质追溯机制。
  位于杨凌示范区杨陵区的菲格庄园无花果基地,成立了全国首个无花果研究院,在无花果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采后保鲜、产品加工等方面开展科研工作,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记者在现场看到,一颗颗无花果被采摘下来,通过筛选、打包、装箱运到全国各地,品相稍微差点的用来烤成果干。“无花果1斤12元~20元,但是烤成果干1斤要300元。”基地负责人介绍。
  目前,杨陵区种植无花果20余个品种,实现了丝路红玉、丝路黄金等多个品种高速度、高产量、高品质种植;除露天种植外,还自主研发了包含连栋大棚、新型日光棚、棉被拱棚等设施种植体系,融合现代化智慧农业技术,制定了无花果标准化体系。据介绍,下一步,该基地还将倾力打造全国唯一一个以无花果为主导产业的集观光、休闲、度假、示范为一体的主题文化园。
  3 “南果北种”让火龙果火起来
  8月28日,记者在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基地看到,大棚内的火龙果长势喜人。负责人王艳在大棚里一边管理火龙果,一边在直播销售。王艳介绍,基地占地155亩,种植火龙果、芒果、释迦果等多种水果,种植基地运用物联网系统自动控温、控湿、控光照,让种植的精准和高效得到有效体现。
  目前,青皮她园火龙果已成为杨陵区“南果北种”的一张亮丽名片,是杨陵区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王艳曾多次赴河南、甘肃、青海等地组织开展“南果北种”设施火龙果种植的建园规划及技术指导,累计推广面积2万亩,培训技术人员8000人。
  据了解,青皮她园积极延伸火龙果产业链,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统一管理、统一种苗、统一品牌、统一防治、统一销售”的经营方式,在天猫、京东等网络平台开设旗舰店、品牌店,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直播技术培训,发展火龙果产业电商交易。同时,该园利用火龙果花、枝条、果实,开发面膜、口红、酵素、果酱等产品,以火龙果为原材料制造护肤品和保健品,延长产业链;打造火龙果主题乐园,发展旅游观光、现场体验采摘、亲子教育、企业拓展与培训等。
  4 推动“杨凌农科”品牌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杨陵区按照“五大产业带”布局规划,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力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杨陵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海峰介绍,全区现有设施农业面积2.603万亩,主要种植葡萄、樱桃、火龙果、无花果等。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区经济林果面积2.099万亩,总产量4.884万吨。全区围绕涉农主导产业,布局“产加销”一体化园区,高标准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科农业体验园等园区;建设阳光玫瑰、慈母蟠桃、冬枣、樱桃、甜柿子等精品果蔬单品冠军园10个,有效推动了果蔬产业向规模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
  杨陵区依托区内30家现代农庄,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联合中青旅推动研学旅行品牌化发展,打造了14个研学旅行示范点,2019年旅游接待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
  借助“杨凌农科”品牌影响力,杨陵区阳光玫瑰葡萄、蟠桃、有机甜柿子等11个精品果蔬示范园加快推进,创建省级农产品著名商标13个,新集葡萄荣获“杨陵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杨陵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零的突破。
  下一步,杨陵区将出台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扶持政策,开展农产品全域绿色认证,打造全域绿色农产品基地;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创建;扩大“两品一标”认证覆盖面,全力推动“杨凌农科”在品牌引领上实现新突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