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我的猕猴桃情愫

  李会芳

  与猕猴桃相识,纯属偶然。
  1990年,我在汤峪中学任教,国庆节那天,约几位同事去汤峪温泉泡澡,走到龙凤广场,看见几位妇女蹲在路边,面前篮子里装着浑身长毛的丑蛋蛋。同事小陈告诉我,这是山里的野生猕猴桃,含多种维生素,能缓解身体因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的牙龈出血。听她这么一说,我顿生好奇,一边问价钱一边挑选。一元买了2斤半带回家,在牙龈出血时,拿起一颗身上起皱的猕猴桃,剥了皮吃,酸酸的、涩涩的,口感并不好,可吃完后,牙龈出血止住了。等下次牙龈出血,我再吃一颗,还真神了,2斤半不起眼的猕猴桃,治好了我的牙龈出血。从此,我对这野果产生了喜爱之情。
  5年后,我调入城关中学,也是国庆节,小陈带来一箱自家栽种的猕猴桃,上下两层铺满沙子。她说,这样装不容易软,保存时间长。接着,她讲述家乡这几年的变化,由于秦岭与渭河造就的地形和气候适宜栽种猕猴桃,给农民带来了致富希望;猕猴桃的营养价值高,酸甜可口、软硬适中,老少皆宜……
  听小陈滔滔不绝地讲解,我直咽口水,挑了一个有点软的猕猴桃,拂去身上的沙尘,轻轻剥掉皮儿,里面露出翡翠般的果肉,咬上一口,润滑细腻,酸甜爽口。里面“黑芝麻”与牙齿碰撞“吱吱”作响,细细咀嚼回味无穷,吃了一颗我还想吃第二颗。猕猴桃究竟能不能致富,能不能提高免疫力、改善皮肤问题……在我还没有彻底弄明白之前,它已经以徐香、海沃德、金魁、红阳等品种在家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是时间的杰作,是农人汗水和心血浇灌的结果。春风催芽,农人在果园里“掰耳朵”、打尖;五月艳阳,果树开花,农人疏花、授粉;金秋送爽,果实满枝,农人摘桃、运输;北风呼啸,农人剪枝、施肥……一年四季,农人辛勤劳作,在土地上打造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后来,猕猴桃真正成了家乡致富奔小康的主打产品,秦岭北麓百万亩猕猴桃,碧海茫茫、一望无垠,眉县也被称为“猕猴桃之乡”。每年,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就在眉县召开,其效应辐射世界,令人瞩目。
  当秋阳晃过秦岭,猕猴桃成熟了,它如我亲爱的父老乡亲,外表朴素,长相憨厚,全身积蓄力量,蕴藏芬芳,给人以亲切感。
  先是“亚特”上市,朋友圈晒出:这个秋天,如果有人给你买猕猴桃,那就是最爱你的人,因为它会迷(猕)你一生,护(猴)你一世,讨(桃)你欢心……接着,订单纷纷。这时,走进农家小院,可以看到,一字排开装箱、过称、填单、发货的繁忙景象。
  家乡的“金蛋蛋”火了,乡亲们富了,腰包鼓了。乡间大路上,货车、小车、三轮车、摩托车川流不息;村里楼房、别墅错落有致;连我弟也嗨起来了:“一年挣钱不多,最少六七万元。”我也跟着乐,跟着嗨!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