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吴桂生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杨磊 通讯员 黄小宣
8月16日,记者走进黄龙县瓦子街镇蔡家川南窑村,天蓝水清,满目苍翠,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56岁的脱贫户吴桂生正在一座大棚里忙碌着。
“这座棚我今年试种的辣椒套种甘蓝,甘蓝生长期短,等甘蓝上市后,种植的辣椒就可以正常生长了,这样既缩短了辣椒上市时间,也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吴桂生介绍。
吴桂生家过去的几亩耕地种植的是传统作物,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每亩地连成本都收不回来。2017年,在帮扶单位及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吴桂生开始在自家的大棚里种植蔬菜。
“我第一年种菜时,由于缺乏经验,种植亩产低。后来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种植甘蓝,今年共种了10座大棚蔬菜,一年可以种植两茬,中间还可以种一茬辣椒,一座大棚收入大概1万多元。现在,家里有产业,手里有余钱,想买啥买啥,看病住院也能报销,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谈及这几年家里的变化,吴桂生打开了话匣子。
谈及幸福生活,吴桂生明年还打算养鸡和羊,通过种植养殖有机结合,以粪为“肥”,以菜叶为“食”,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
近年来,黄龙县瓦子街镇把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关键抓手,牢牢把握政策导向,积极谋划产业发展,通过特色产业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8月16日,记者走进黄龙县瓦子街镇蔡家川南窑村,天蓝水清,满目苍翠,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56岁的脱贫户吴桂生正在一座大棚里忙碌着。
“这座棚我今年试种的辣椒套种甘蓝,甘蓝生长期短,等甘蓝上市后,种植的辣椒就可以正常生长了,这样既缩短了辣椒上市时间,也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吴桂生介绍。
吴桂生家过去的几亩耕地种植的是传统作物,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每亩地连成本都收不回来。2017年,在帮扶单位及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吴桂生开始在自家的大棚里种植蔬菜。
“我第一年种菜时,由于缺乏经验,种植亩产低。后来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种植甘蓝,今年共种了10座大棚蔬菜,一年可以种植两茬,中间还可以种一茬辣椒,一座大棚收入大概1万多元。现在,家里有产业,手里有余钱,想买啥买啥,看病住院也能报销,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谈及这几年家里的变化,吴桂生打开了话匣子。
谈及幸福生活,吴桂生明年还打算养鸡和羊,通过种植养殖有机结合,以粪为“肥”,以菜叶为“食”,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
近年来,黄龙县瓦子街镇把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关键抓手,牢牢把握政策导向,积极谋划产业发展,通过特色产业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