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西咸新区:壮大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孙金龙
近年来,西咸新区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打破城市和农村的界限,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并把“三变”改革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并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之路。
“机器工作10多个小时后,就要把榨油机的外层清理一下,再对机器内的残饼及油垢进行清理。”8月18日,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崇文镇马庄村菜籽油榨油车间,工作人员杨套一边维护机器一边告诉记者。
2018年,泾河新城崇文镇马庄村与周边的樊家村、姚坊村联合建设了万亩油料基地,并启动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马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茯茶镇和乐华城等旅游景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服务、旅游产业,以“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结合“三变”改革发展村集体经济。
2019年,在西咸新区的鼓励支持下,马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每亩土地保底分红800元,让群众入股集体经济合作社和群众自种两种方式开展油菜规模化种植项目。2020年5月该村建设了一座榨油厂,搭建起了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小型三产融合示范项目,并打造了“华角村”牌纯正菜籽油,连续举办两届泾河新城油菜花节。种植油菜加上菜籽油销售毛收入100余万元,群众分红36万余元。
“我家共有6亩地,3亩地流转给了村经济合作社,每亩地每年有800元收入,在这上班每月还有3000元收入,以前我在外地打工,收入也不是很高,又照顾不上家庭。如今,家门口有了榨油厂,在这里工作也不累,离家近又方便,收入也不错。”杨套高兴地说。
马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石明亮说:“我们将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多元化经营,坚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乡村振兴。”
空港新城太平镇陈贠湾村自然条件优越,是远近闻名的杂果之乡。其中枣树、杏树栽培历史悠久,已有300年历史,种植面积2000余亩,亩产1500公斤,年总产量300万公斤,其中精品果100万公斤。
2017年以来,空港新城太平镇陈贠湾村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思路,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资源被有效激活,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同时,陈贠湾村引导村民开拓创新,大力发展“红杏”产业,并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有效管理,红杏商品率和地域品牌优势凸显。2020年3月,陈贠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陕西慈航优农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太平镇陈贠湾村果蔬销售交易市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集体建设用地经营权流转参股项目建设。并采取“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电商平台+农户”的经营模式,全新开启红杏等杂果“云销之路”。
截至目前,西咸新区共有集体经济组织369个,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21个、10万元~100万元的村105个、5万元~10万元的村75个。“我们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夯实了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组建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并组织干部外出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西咸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加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探索,挖掘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让群众了解、支持、推动改革。
近年来,西咸新区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打破城市和农村的界限,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并把“三变”改革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并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之路。
“机器工作10多个小时后,就要把榨油机的外层清理一下,再对机器内的残饼及油垢进行清理。”8月18日,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崇文镇马庄村菜籽油榨油车间,工作人员杨套一边维护机器一边告诉记者。
2018年,泾河新城崇文镇马庄村与周边的樊家村、姚坊村联合建设了万亩油料基地,并启动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马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茯茶镇和乐华城等旅游景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服务、旅游产业,以“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结合“三变”改革发展村集体经济。
2019年,在西咸新区的鼓励支持下,马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每亩土地保底分红800元,让群众入股集体经济合作社和群众自种两种方式开展油菜规模化种植项目。2020年5月该村建设了一座榨油厂,搭建起了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小型三产融合示范项目,并打造了“华角村”牌纯正菜籽油,连续举办两届泾河新城油菜花节。种植油菜加上菜籽油销售毛收入100余万元,群众分红36万余元。
“我家共有6亩地,3亩地流转给了村经济合作社,每亩地每年有800元收入,在这上班每月还有3000元收入,以前我在外地打工,收入也不是很高,又照顾不上家庭。如今,家门口有了榨油厂,在这里工作也不累,离家近又方便,收入也不错。”杨套高兴地说。
马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石明亮说:“我们将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多元化经营,坚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乡村振兴。”
空港新城太平镇陈贠湾村自然条件优越,是远近闻名的杂果之乡。其中枣树、杏树栽培历史悠久,已有300年历史,种植面积2000余亩,亩产1500公斤,年总产量300万公斤,其中精品果100万公斤。
2017年以来,空港新城太平镇陈贠湾村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思路,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资源被有效激活,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同时,陈贠湾村引导村民开拓创新,大力发展“红杏”产业,并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有效管理,红杏商品率和地域品牌优势凸显。2020年3月,陈贠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陕西慈航优农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太平镇陈贠湾村果蔬销售交易市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集体建设用地经营权流转参股项目建设。并采取“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电商平台+农户”的经营模式,全新开启红杏等杂果“云销之路”。
截至目前,西咸新区共有集体经济组织369个,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21个、10万元~100万元的村105个、5万元~10万元的村75个。“我们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夯实了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组建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并组织干部外出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西咸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加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探索,挖掘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让群众了解、支持、推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