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社区工厂点亮残疾人的“就业梦”
本报记者 韩小珍 通讯员 任凯航 冯琪
8月11日,在麟游县官坪新区社区工厂的车间里,马通正忙着干活,虽然他行动不方便,但双手灵活,干起细活来毫不含糊。10年前,由于脊髓受损导致下肢瘫痪,年仅14岁的马通不得不依靠轮椅生活。2018年毕业后,无法适应外地工作的马通只得回家休养。这样的生活让他一度感到苦恼迷茫,伤病除了带给他身体上的伤害,还带来了严重的思想包袱。
“在家的那段时间太难熬了,和我年龄差不多大的人都已经工作了,而我每天待在家里,什么也做不了。我也曾试着去找工作,但因为身体原因,一直都没能找到合适的。”马通告诉记者。
去年7月,马通得知附近一家电子厂正在招聘。考虑到工作地点就在家门口,非常方便,干的活也能轻松承担,于是,马通再一次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开始了一份新的工作。
有了工作的马通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我虽然身体不好,但我还年轻,一定会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马通感慨地说,正是有了社区工厂,他才走出了困境。现在的马通,每个月可以获得1600元左右的收入。
近年来,麟游县把社区工厂建设作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就业帮扶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新社区工厂培育发展,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家住南坊新城社区的石雪萍今年59岁,曾是九成宫镇马家堡村的贫困户。去年搬迁到南坊新城社区,行动不便的石雪萍无法外出务工,家中还有一个身体不好的儿子需要照顾,家庭生活困难。
“搬到这里后,没想到在社区里竟然有适合我的工作岗位,很感谢社区工厂为我提供就业岗位。”石雪萍说,正是赶上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才让困难家庭有了希望和盼头。
石雪萍每天坚持来社区工厂上班,靠自己的双手每月也能挣到700元左右来补贴家用。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的石雪萍对生活信心十足,脸上也有了笑容。
社区工厂的发展点亮了众多残疾人的“就业梦”。据悉,麟游县目前共有8家社区工厂,涉及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加工、汽车饰品加工等多个行业,带动就业500余人,其中残疾人23人,人均月收入达1800元左右。
8月11日,在麟游县官坪新区社区工厂的车间里,马通正忙着干活,虽然他行动不方便,但双手灵活,干起细活来毫不含糊。10年前,由于脊髓受损导致下肢瘫痪,年仅14岁的马通不得不依靠轮椅生活。2018年毕业后,无法适应外地工作的马通只得回家休养。这样的生活让他一度感到苦恼迷茫,伤病除了带给他身体上的伤害,还带来了严重的思想包袱。
“在家的那段时间太难熬了,和我年龄差不多大的人都已经工作了,而我每天待在家里,什么也做不了。我也曾试着去找工作,但因为身体原因,一直都没能找到合适的。”马通告诉记者。
去年7月,马通得知附近一家电子厂正在招聘。考虑到工作地点就在家门口,非常方便,干的活也能轻松承担,于是,马通再一次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开始了一份新的工作。
有了工作的马通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我虽然身体不好,但我还年轻,一定会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马通感慨地说,正是有了社区工厂,他才走出了困境。现在的马通,每个月可以获得1600元左右的收入。
近年来,麟游县把社区工厂建设作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就业帮扶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新社区工厂培育发展,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家住南坊新城社区的石雪萍今年59岁,曾是九成宫镇马家堡村的贫困户。去年搬迁到南坊新城社区,行动不便的石雪萍无法外出务工,家中还有一个身体不好的儿子需要照顾,家庭生活困难。
“搬到这里后,没想到在社区里竟然有适合我的工作岗位,很感谢社区工厂为我提供就业岗位。”石雪萍说,正是赶上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才让困难家庭有了希望和盼头。
石雪萍每天坚持来社区工厂上班,靠自己的双手每月也能挣到700元左右来补贴家用。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的石雪萍对生活信心十足,脸上也有了笑容。
社区工厂的发展点亮了众多残疾人的“就业梦”。据悉,麟游县目前共有8家社区工厂,涉及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加工、汽车饰品加工等多个行业,带动就业500余人,其中残疾人23人,人均月收入达18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