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秋来蝉趣浓

赵林祥
人倦摇扇驱酷暑,蝉鸣亮嗓唤秋来。
立秋过后,幼蝉经过夏季的生长,相继步入成年,开始蜕壳产卵完成延续生命的使命。乡野里的蝉声聒噪起来,这秋天的尤物喧嚣了乡村,衍生出许多蝉趣。
时节,田地里的庄稼结果孕子,农人有了秋收前的一段松闲,暑假里的孩童更是闲来无事。每天,当太阳从东山巅上探出脑袋,蝉鸣声响起来时,老者牵顽童,妇女抱碎娃,乐颠颠地忙开了捕蝉捉蝉。为捕获树杈高处的秋蝉,老者想出许多办法:架梯子捉、用草帽扣、拿塑料带套,结果都不尽人意,明明看见扣住了、套着啦,谁知草帽一揭,袋口刚离树身,精灵的蝉儿嗖溜一下逃之夭夭,经常让人空喜欢一场。后来,出现了蛛网粘蝉的新招儿:选一节粗细不一的铁丝,拧成碗口大的圆圈,绑在三五米长的竹竿顶端,铁丝圈缠几层,“蜘蛛网”便大功告成。在蝉声聒噪起来时,孩子们三五人一伙,为首者高举着蛛网,被众星捧月般拥簇着,寻着声音蹑手蹑脚来到树下,瞅准目标后举起网,由远及近猛扣过去,鸣叫的蝉声戛然而止,伙伴们高兴得击掌叫好。站在树下可以清楚地看见,小家伙在网里拼命地挣扎,但越挣扎翅膀粘得越紧,待缓缓放下网,十拿九稳一逮一个准。
玩蝉儿的游戏五花八门。最有趣的是找一条数米长的线绳,系在其脖颈处,一手捏住线头,将蝉儿放在头顶,置于肩头或胸前,任其自由自在地在全身摸爬游走,痒痒的,惬意极了,招来碎娃们羡慕的目光,简直就像个凯旋的将军。还可以将蝉儿抛向高空“放风筝”,俘虏了的小家伙以为获得了自由,在离手的一刹那间“呜——”一声,振翅飞翔直冲高天,惊出孩子们一连串的大呼小叫。谁知刚飞出不远,受线绳的拽拉,突兀地栽下来落在脚前,逗得围观者哈哈大笑。
有的蝉儿还会借势乘风,飞上树杈或落在草垛上,不管飞多远落在何处,最终都会物归原主。当然,也有个别粗心大意的人不留神没捏住线绳,抛出去的蝉儿带着长长的细线,在空中悠悠然扶摇直上,或在林间牵牵绊绊地打转转。一丝线绳被拖拽出各式各样、飘逸不定的弧形,在微风里忽左忽右、上下飞舞、游来游去,惹得孩子们兴致勃勃,伸长手臂哇哇喊叫着追撵,嘻嘻哈哈跑出满身臭汗,却依然不肯善罢甘休……
秋蝉羽化后脱落的外壳,在《本草纲目》中称为金牛儿,是珍贵中草药,拾蝉壳是农家孩子的创收门道。每天早晨吃过饭,不用大人催促,孩子们就自觉扛起长竹竿,手提蛇皮袋,三五成群穿梭于村前屋后的树林间,树上树下捡拾蝉壳。似乎一夜间,树干上,枝叶间,甚至麦草垛和土墙上,到处粘着黄亮亮、轻飘飘的蝉壳。薄薄的透明的羽衣,眼睛、触须活灵活现,六个细爪子紧扣在树皮上,躬身蛰伏,模样儿憨态可掬,惹人爱怜。低处的蝉壳伸手可及,高处的用竹竿拨弄下来,常常转一圈就能满载而归。孩子们在玩耍中拾几天蝉壳,拾得多了,就能攒够一学期的学费和书本费。最重要的是在拾蝉壳的过程中,增长了中药知识,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蝉声齐唱暑气消,童趣萦怀人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