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小小胡萝卜 致富“新希望”
  本报记者 韩小珍 通讯员 范宝军 王晓凡
  8月2日,在宝鸡市凤翔区柳林镇亭子头村胡萝卜种植基地,10多名村民正在铺设滴水袋。
  “最近温度高,要赶紧考虑浇水问题。”现场,种植能手魏玉焕介绍,今年村上种植胡萝卜时全部采用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技术,省时省工省水。
  亭子头村种植胡萝卜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曾被誉为“陕西胡萝卜第一村”。因为所产胡萝卜外形美观、色泽鲜艳,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北京、广州、湖北、四川等地。
  近些年,由于村里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加之种植成本越来越大,导致全村胡萝卜种植面积越来越少,亭子头村这个传统优势产业一度归于沉寂。
  今年4月,为提高土地种植效益,亭子头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在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村集体自筹资金30万元,成立了亭子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110亩,引进优良品种和机械化种植技术,集中种植胡萝卜。
  看到村集体带头,村民也纷纷行动起来,自发种植了70亩。亭子头村3组村民窦安贤笑着说:“别小瞧了这些胡萝卜,这可是我们村致富的‘新希望’。”
  说起种植胡萝卜,48岁的魏永宁也信心满满:“种胡萝卜我们都是行家,今年我种了6亩,明年准备再多种2亩。”
  “胡萝卜是亭子头村的传统产业,种植面积正在逐步扩大,但产业链条有待完善。明年,村上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胡萝卜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着力加大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产业效益。实现产出好质量、创出好牌子、卖出好价钱,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亭子头村党支部书记王拴明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