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我省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本报讯(记者 崔福红)8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我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介绍有关工作情况。
  据了解,《实施意见》主要包括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系、改革创新体校建设发展体系、支持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完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加强组织实施等9个部分。
  《实施意见》明确,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要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凡是被评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应成立传统特色项目校内体育俱乐部或学生社团;自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始设立大学生组,将体育、教育部门分别组织的综合性中小学生参与的运动会合并举办,并命名为陕西省学生(青少年)运动会,每三年举办一届,以市(区)为单位组团参赛;建立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跨区域(县、市、省)的分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科学合理组织校内比赛、校际比赛和跨区域比赛;将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骨干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纳入体育部门对基层教练员的培训体系中;体育部门要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赛、保障、奖励等方面纳入优秀运动队保障体系,充分发挥陕西作为高校大省的资源优势;按照“共建、共管、共创、共享”的原则,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建设体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在大、中、小学设立教练员岗位,打通专业优秀退役运动员和高水平技能型体育人才进入学校担任专兼职教练员的通道。
  省教育厅要求,各市、县(区)在每年招教计划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体育教师;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省教育厅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教练员)的办法;支持体育教师取得体育运动项目教练员、裁判员等资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增加体育课时;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传统或特色课;完善“健康知识+基础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培养模式,构建大中小相衔接的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支持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教育、体育部门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赛、保障等方面共同给予支持,并将其纳入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序列。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