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这里凭啥引来“群凤齐舞”
——三原县招商工作侧记
    三原县县委书记李华林(左二)叩门招商。

    三原县县长何锐(右二)与副县长蒙小卫(左一)在企业调研。

    得利斯项目建设一角。

    陕西联塑慰问消防战士。

  本报记者 张恒 通讯员 祝博 文/图
  在前不久举行的咸阳市第二季度项目观摩中,三原县在13个市、区、县中名列前茅,恒安立体仓库、达利烘焙食品等6个重大项目在2021年前半年建成投产。
  走进三原,恒大文旅城、万达广场、得利斯肉制品、煌上煌肉制品、联塑管材等15个招商引资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三原高新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是什么引来“群凤齐舞”?成绩的背后,源于三原县委、县政府不断开拓招商思路,创新理念,8个招商工作组的成立、“钻石十条”的颁布、县级领导点对点包抓机制,一系列措施的强力实施,让三原县招商工作实现“百凤栖息”。
  1 十年“磨一剑” 热情真诚招进来
  “坦率地讲,三原的政策并不具有最大吸引力,是三原的干部用热情和真诚深深打动了我们。”7月28日,得利斯集团三原项目办公室主任扈海洋告诉记者,早在2010年,三原县就开始拜访、对接得利斯项目,因各种原因未能落地。2019年,新任招商局局长文锋带队再赴诸城,尽管历经了艰难的谈判,但是三原县优先发展食品工业的有力举措,三原招商人锲而不舍的精神、专业的招商方案、坦诚的对接交流,最终取得了得利斯集团的认可。
  采访中,扈海洋举了一个例子:“我只有两颗糖全给你,和我有10颗糖给你两颗的意义不一样,前者倾囊而出的心意更令人感动,也为三原争取了考察的机会。”
  2020年6月,得利斯集团董事长郑思敏一行对三原清河食品工业园进行了详细考察。这个拥有伊利、娃哈哈、健力宝、达利、白象、米旗等10余家知名品牌的食品工业园,获得了“产业发展成熟、产业链配套完备”的客观评价,也加快了该项目在三原落地的步伐。
  目前,得利斯集团在三原投资的肉类加工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项目,已经完成投资2.3亿元,今年底建成投产后将带动三原生猪养殖、饲料加工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而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服务保障,“全天候营业,24小时在线”绝不是一句空话。正如扈海洋所言:“一切进展非常顺利,这得益于‘保姆式’的服务。整个工程速度在我们得利斯的项目中,目前是最快的一个。”三原县政府与企业合奏“奋进曲”,让项目建设“落地有声”,初见成效。
  2 打造“强磁场” 助企跑出“加速度”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良禽择木而栖,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外商的重要法宝。
  7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三原县县城东部的陕西联塑,在接待室的墙上挂着这样一副字“联系现在 塑造未来”。公司副总经理廖汉祥介绍,陕西联塑自2010年落地三原,作为当地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10余年来,政府持续加强引导各级、各相关部门对投资者提供规范、优质的服务,从积极配合配套设施的建设到二期用电的增容,这也是企业能够稳下来,安心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政府的支持下,陕西联塑进一步夯实了联塑战略布局:西北的重要生产基地及配送中心,成为三原县纳税第一大户。
  “我们二期项目建设期间,包抓我们项目的蒙小卫副县长每两周现场办公一次,召集相关部门,建立问题台账、逐一解决销号,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廖汉祥说,政府给力企业,企业发展起来也回馈社会:陕西联塑践行“联”结万家灯火,共“塑”爱与希望,向三原县车站小学捐赠价值15万元的空调设备;为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发放助学大红包1.2万余元;为近百名高龄老人和困难村民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
  而在三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内,全自动化生产线上,一包包、一瓶瓶“高颜值”的食品、饮料整齐地从输送带上经过,再经过检验、装箱、打包、装车等流程,就可送往消费者的手中。
  据了解,达利公司占地312亩,已建成国际领先的食品、饮料生产线近20多条。2019年产值6.4亿元,上缴利税6400万元,解决劳动力800人。原来,我们身边的“可比克”“和其正”“乐虎”“豆本豆”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产品都产自三原。在企业发展中,三原县各级包抓领导主动下沉,不断帮助公司解决一个又一个诸如水电气配套、人才引进、员工安居、子女就读等难点痛点问题,在履行招商承诺的同时,也不断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哪儿的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儿走、资金就往哪儿流、项目就在哪儿建。“评价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好坏,最重要的就是看企业愿不愿意继续加大投资。”达利食品副总经理关卿告诉记者,“正是看中三原县优良的营商环境,企业计划新增投资,增加生产线,继续扩大产能。而我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采购当地的粮油、鸡蛋等原料,助力群众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这大概就是三原县全省营商环境监测排名在前的原因吧。
  3 建立“清”“亲”“情” 硬核举措稳发展
  在三原县,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清清爽爽又舒舒服服,干部用“辛苦指数”换来企业的“满意指数”,企业不用扬鞭自奋蹄,在机遇面前奋力追赶,跨越发展,只争朝夕。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也是三原县招商引资工作最生动的注解。今年以来,三原县组建4个招商分局驻点招商,搜集投资信息180余条,一批重大知名企业正在加紧对接洽谈。县级领导牵头的8个招商工作组,根据梳理的招商线索,累计外出招商36批次,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167亿元,到位资金39.98亿元。
  “诚信,一定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既是先行投资者‘定心丸’,也是对潜在投资者的无声召唤。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三原县诚意满满。为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园区内所有的企业都有一个‘企业管家’作为‘自己人’,帮助企业实施全程代办、政策咨询、问题反馈等,实现全周期服务。我们的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三原县招商局局长文锋说。
  营商环境好,现有企业才能留得住、发展得好,外来企业才会想进来投资兴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涌流。正是有着三原营商“暖环境”,才有了一笔笔投资、一批批人才、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生根,给三原带来升级的动力、经济的活力、发展的后劲。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加入三原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大军,体验更为优质的三原招商“暖环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