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基层见闻
集体经济火 村民腰包鼓
  本报记者 黄敏 通讯员 王三合
  夏日的西安市临潼区代王街道宋家村,绿树成荫,瓜果飘香。
  7月14日,在宋家村村民闫军峰家的葡萄园里,几位村民正手握剪刀,修剪葡萄芽子。
  “大伙先停下来喝口水,歇会儿再干。”临近中午,天气闷热难耐,闫军峰喊了一声,正在修剪、套袋的村民很快便聚拢过来。大家围在绿荫下喝水聊天,打开了产业规划、树种改良的话题。
  过去,宋家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民收入比较单一。近年来,宋家村因地制宜,紧抓产业促致富,走出一条“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先后建成生态葡萄产业园2000亩,樱桃、核桃、冬枣500亩,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2020年,宋家村村民年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今年被评为第三批“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
  在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中,临潼区通过党支部引领、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等模式,打造代王街道宋家村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相桥街道神东村瓜果产业、穆寨街道穆柯寨村“穆柯寨”和“降龙穆”等品牌,培育仁宗街道官沟村杏花岭等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延伸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增产增收。
  “每年农忙前后,村里的党员干部都会为我们提供各种农业生产服务,既贴心又暖心。”闫军峰说,近两年村党支部引进了侨羊养殖,着力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更多的群众实现致富梦。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