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乡情
风吹过的夏天

  井国宁

  正午时分的蝉鸣声,早没了激烈高昂的态势。从那断断续续的音律里,你可以捕捉到被热浪炙烤而孱弱的丝丝气息。村道两旁的树木和花丛,正处于停摆的状态。
  空气里翻滚、涌动向前的,除了热浪,别无他物。
  “ 卖 —— 豆 —— 腐——”远处传来了走街串巷卖豆腐人的叫卖声,打破了此时村庄昏沉欲睡的寂静。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大门前,陆续有人影浮动。有的是妇女拿着空碗出来,循声望着那卖豆腐的人;有的是孩子自己拿着碗,端着豆子准备与卖豆腐的人互换。
  早年间,村庄里每逢夏日晌午时分,必定有卖豆腐的吆喝声。买豆腐的人除了可以用钱购买外,还可以用自家的黄豆来换。卖豆腐的人推着自行车,行至村道中间,会在某棵大树下停下来。还没等他停稳脚步,左邻右舍都围了过来。大家围在树下的移动摊点前,争相与卖豆腐的人谈论着。豆腐看上去质地细腻,略微发黄,闻之豆香之味甚浓。
  买一块豆腐回家,加上些青葱或者其他菜色,再擀一些面条,做些豆腐汤浇上去,那味道甭提了,绝对是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盛夏的晌午,村庄人大多在自家的院子阴凉处一边擦汗,一边吃饭。
  场畔旁,树荫下,几个孩子躺在蛇皮袋子做铺垫的架子车上打盹。树木的枝条偶尔会摆动几下,给人一种甚是凉爽的错觉。其实,在这样的树荫下,与太阳晒得发白的场地相比,在温度上并无显著的区别。这些适逢周末或者假期的孩子,都身负重要使命——不断地将场面中间的麦子一遍又一遍地用木耙划开,让这些快要入仓的麦子能够完全地挥发其中的水分,更利于长时间储存。
  孩子们对于晌午的面食是豆腐汤还是肉片汤,不太关切。他们更在意和期盼的是走街串巷卖冰棒的小贩,或者推着架子车卖西瓜的老农。在孩子们的眼里,这些东西才是消暑解热的最佳选择。
  一根透心凉的冰棒,它入口即化,是沁人心脾的舒爽;一块瓜瓤晶莹剔透的西瓜,那入口即化的薄纱般的感觉,才是让人无法割舍的偏爱。一个被太阳炙烤和热浪侵袭的夏日晌午,最让人感觉舒爽惬意的消暑方式,莫过于此。
  炎热的晌午,大人们吃下滚烫的豆腐汤面,无疑是想通过发汗来驱散身体中那股热浪,从而找寻难得的惬意感觉。而孩子们,他们更馋的是可以通过更为直观的降温办法,以雪糕、冰棒或者西瓜来实现。相比之下,大人们擅长的是以最小的投入,完成最大化的价值;孩子们则不同,他们不会去在意投入的多少,只是单纯地希望可以在解暑的同时,过足嘴瘾。
  晌午吃罢饭后,这场难以逃避的夏日热浪,最终走向日渐式微的状态。西瓜和雪糕等端上桌后,大家边说边笑,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与麦子的成色。院子内外的树枝在午后的微风中晃动起来,空气里浮动游走的热浪,开始慢慢地消退了。
  倏地,一阵声势浩大的蝉鸣声,又开始此起彼伏地聒噪起来。就连场院里孩童嬉闹时发出的欢笑声,也已经淹没在蝉鸣的欢快音浪里了。
  一阵微风拂过,满是清凉。这是炎热而又快乐的夏天啊!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