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





本报记者 方腾
桃曲坡水库灌区地处关中北部渭北旱塬区,是一个以水库供水为主,多渠首、多水源,蓄、引、提结合的大型灌区。灌区辖4座水库,4座低坝引水枢纽,各类干支渠道57条,总长312.74千米。
灌区主要承担铜川市新区及耀州区、渭南市富平县、咸阳市三原县三市四县(区)15个乡镇的灌溉和铜川新、老市区的城市及工业供水任务,灌区设施灌溉面积43.03万亩。
水库建成以来,桃曲坡水库灌区统筹清洪库水资源、优化灌溉方式、最大限度抗旱灌溉,累计农灌渠首引水17.307亿立方米,灌溉农田1280.5万亩(次),绘就了一幅水旱从人、良田万顷、产业兴旺的灌区盛景。
1 护得好生态 留得美景在
7月2日,记者站在桃曲坡水库巍巍大坝上极目望去,碧水连天,清风徐来,碧绿的水面荡起涟漪,与远处的青山、白云交相辉映,宛如一幅山水长卷。
这水清岸绿的美景,正是桃曲坡水库扎实有效推动库区生态治理取得的成效。桃曲坡水库位于渭河二级支流沮河下游,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保安及城市供水等综合功能的中型水库。“以前,水库周围的山上都是光秃秃的,每逢下雨天泥水到处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树都是桃曲坡水库职工一棵棵种的,有水保林、风景林,还有经济林,库区绿化率已从20%增长到90%。”桃曲坡水库灌溉中心水土保持管理站站长张晓锋说。
在水库左岸的半山腰,集中连片的果园里,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村民李建会正和其他几位工人忙着给苹果树除草,他左手握住杂草,右手拿着镰刀,麻利地除掉苹果树周围的杂草。“荒山坡种上苹果树,不仅让生态更美了,我们也增加了收入。”李建会乐滋滋地说。
20世纪90年代,为充分利用库区水土资源,发挥桃曲坡水库的区位优势,桃曲坡水库灌区利用3年时间建成了千亩果林示范基地,并于今年开发建设了高标准台地示范果园,为当地果业发展指明方向,做出了样板。“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不仅扮靓了荒山,更成为当地村民的‘摇钱树’。”张晓锋说。
桃曲坡水库的生态治理是桃曲坡水库灌溉中心推进库区环境综合治理的典型案例。多年来,桃曲坡水库灌溉中心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库区环境综合治理和绿化美化工作,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为建设目标,依托库区水土资源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时光流转,种树人曾经的辛劳已化作满目苍翠。
灌溉中心副主任党九社表示,山水田林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生态治理的同时利用库区水土资源发展产业,会带来更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
2 延长产业链 为民送清泉
当天上午,铜川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的调度室里,调度员袁钰涵等人一边紧盯着大屏幕,一边根据生产系统运行情况、测压点数据变化等分析讨论。桃曲坡水库的水将在这里经过消毒、沉淀、过滤等工艺后输送到铜川新区居民的家里。
“我们公司在常规工艺处理的基础上,承担着铜川新区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的净化输送工作。主要供水设施为新区净水厂和城市供水管网。净水厂占地面积230亩,以桃曲坡水库为水源,规划建设供水能力为每日8万立方米。”铜川市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康卫军告诉记者。
桃曲坡水库是铜川市最大的供水水源,更是铜川市新区唯一的水源地。自1995年起,桃曲坡水库开始向铜川老城区以及铜川周边重点企业供水,水库由单一农业灌溉向城市供水延伸拓宽。2001年10月,桃曲坡水库灌溉中心成立陕西铜川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同年12月接管铜川新区城市自来水业务,开创陕西省水管单位接管地级市供水业务之先河。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两条净水生产线,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城市供水管网覆盖新区建成区和周边部分农村,共建成DN100以上管道85千米。日均供水量3.5万立方米,服务人口约13万人。当前,正在筹划净水厂三期项目,新建日供水3万立方米净水生产线一条,不断提高供水能力。
“如今的桃曲坡水库灌区已由单一农业灌溉扩展到城市、工业供水,通过延伸供水产业链,不仅实现了水务一体化,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还增加了附加值,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桃曲坡水库灌溉中心副主任党九社说。
3 打造“绿色长廊” 扮靓渠道沿线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下高埝管理站南干渠。渠内汩汩清波,缓缓流淌;堤上芳草鲜美,绿树如茵。下高埝管理站站长李剑奇介绍,南干渠全长7555米,主要承担向耀州区、富平县30余万亩农业灌区的安全输水任务。渠道流经城区,因此维修养护工作至关重要。桃曲坡水库灌溉中心将这里打造成高标准管理渠段,通过堤顶绿化、生态护坡,打造渠道新颜值。
53岁的刘利鑫是一名渠道管护员,负责南干渠4.628千米的渠道管护工作已经10余年了。“我每天都会巡查渠道全线,清淤、维修水毁破损、养护绿化树木。”谈起渠道生态环境的变化,刘利鑫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每年修一次,渠道两岸长满了杂草,2009年以后渠道面貌就有了大改变……”
李剑奇说:“为了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标准、实现水利现代化,灌溉中心在南干渠刘利鑫管护的标段实施渠道绿化、美化等试点工作,为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南干渠渠道面貌的改善得益于桃曲坡水库灌溉中心推行的水管单位“管养分离”体制改革。2009年,灌溉中心组建工程维修养护大队,在全省率先实行改革,将灌区工程划分标段,建立起工程养护日常化、工程面貌常态化的管理机制;2016年起,在灌区内推行立体绿化试点,增加绿化面积,以达到“地面成毯、地上成伞、地下成网”的立体绿化模式,逐渐建成带、网、片、点相结合的灌区绿色长廊。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桃曲坡水库灌区共计完成农灌斗口引水量2801万立方米,抗旱灌溉面积25万亩(次),确保了灌区作物的丰收丰产,为当地工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