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大荔县官池镇石槽村 壮大集体经济 圆富民强村梦

开栏语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全省农经工作面临新机遇、新形势、新任务。为展现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强农经基础工作方面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信合金融、合作组织、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单位和个人,从今日起,本报与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联合推出《陕西农经》专栏,真实记录“农经人”的“新思路、新做法、新亮点”。
吴武刚 张浩 文/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里的这两句话在秦中良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痕。秦中良是大荔县官池镇石槽村人。2002年3月,秦中良当选石槽村二组组长,开始为村民服务。2018年3月,他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这些年来,他从没有停歇过对富民强村的思考。
石槽村位于大荔县城南4公里处,北邻同州湖,南接沙苑湖,风景优美。离县城近、土地不多,村集体积累少,掣肘问题不少……石槽村前进方向怎么走?党支部该如何发挥作用?怎样实现产业强村、共同致富?这一连串的问题一次次萦绕在秦中良的脑海中。党支部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村干部带着问题和想法向村民征求意见、向上级党委政府寻求指导,石槽村贯彻大荔县委农业发展“1+思路”,结合村上实际,科学规划,紧紧围绕“富裕、节约、环保、和谐”,在“谋实、谋新、谋细”上寻求突破,大胆谋划、大胆实践。
谋实
实干笃行,善作善成
经过论证,石槽村确立了以种植为根基,通过一产的叠加效应,把农业种植做到最好最强最优,发展延伸到与一产密切关联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现代化高端农机装备等第二产业,带动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田园旅游、农业服务等第三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一体化高、协同性强、黏合性大的现代农村发展新框架、新思路。
谋定而后动,说干就干。由村党总支引领的石槽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成立了,下辖种植专业合作社、机耕服务专业合作社、绿化苗木专业合作社、冷链物流产业链服务中心、村电子商务中心、种苗脱毒育繁基地、大棚有机蔬菜等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运而生,而且不断扩大规模经营。
目前,石槽村冷链物流与村电子商务中心,占地面积23亩,整合资金600余万元,建有冷藏库2800平方米,可仓储块茎类农产品600万公斤,清洗、分拣、包装车间1200平方米,硬化场地1.3万平方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经营的种植产业园现已流转土地800亩,种植山药、红薯、胡萝卜等。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旗下的绿化苗木基地,流转土地230亩,栽植有法桐、海棠、国槐、红叶李等绿化苗木。机耕服务队购置有山药打沟机1台,904拖拉机2台,平墒犁、旋耕机配套齐全,拖拉机2台。2020年~2021年共计服务农户及各类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耕作面积1.5万亩。
谋新
培育新机,勇开新局
今年2月,秦中良被推选为石槽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如何用更多的“牛劲儿”,迸发出更多的“牛气”,迈好第一步,开创新局面,成为摆在村党总支面前的新问题。
石槽村为群众提供种植销售相关科学技术和高端农资供应,提高种植成效,鼓励群众积极流转土地或加入合作社,提高积极性,使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一道把产业规模做大做强,计划五年内用反租倒包的形式流转整合完全村所有耕地并集约化经营,进行二次入社,彻底解放农村劳动力,使有能力出门打工的再无后顾之忧,不愿出门的在村产业园就业,切实让群众增收。
谋细
精确目标,精准措施
石槽村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思路,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020年,胡萝卜店铺长时间稳居拼多多网店畅销榜第一,并开辟了全国一线城市多个市场,线上线下多方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盈利60万元;2021年,村上在稳固稳步扩大产业的同时,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旗下的村办企业,进行山药、红薯等产品的深加工,尝试建立相应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石槽村干部群众沿着目标一路前行,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注支持下,在村党总支的直接带领下,全体村民经过艰辛探索和持续奋斗,石槽村发生巨变就会成为一种必然,他们“美梦”一定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