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管好农业灌溉的“水龙头”
——石头河水库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副主任孙瑞峰(左)介绍城市供水情况。 刘成 摄

    朱岁海正在浇地。 刘成 摄

    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青化灌溉管理站站长李唐磊(左二)介绍节水灌溉情况。 刘成 摄

    石头河水库鸟瞰图。(资料图)

    扫码观看视频

  本报记者 王琦
  石头河水库位于秦岭北麓眉县、岐山、太白三县交界的斜峪关,是一座集防洪保安、城市供水、水力发电、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生态补水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大II型水利工程,承担着向西安、咸阳、宝鸡、杨凌等城市的供水任务,2016年列入全国饮水名录,是我省的优质饮用水水源地之一,被喻为“关中水塔”。
  近年来,随着城市供水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供水与农业灌溉用水的矛盾凸显。为此,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加快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开展现代化灌区建设,推广喷灌、微喷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加强灌区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精准灌溉,走出了一条高效节水灌溉的多元化发展之路。2019年,石头河水库灌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陕西省唯一的“灌区水效领跑者”。
  1 引导增强节水意识
  “农业节水灌溉对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城乡可持续供水意义重大。”7月1日,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副主任孙瑞峰说,该中心坚持把节水效果、节水效益作为重要指标,做到量费对口、量费同步。
  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以节水为手段,不断提高灌溉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大力推进灌溉节水,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灌区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加强灌区用水管理方面,该中心制定出台了《灌溉用水管理办法》《石头河水库调度规程》等制度规定,使灌溉用水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以规管理。
  “建立规章制度是推进灌溉节水的保证,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真正让节水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受表彰、得实惠,节水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受批评。只有这样,才能把节水的软指标变为硬任务,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孙瑞峰说,2019年~2020年,该中心对节水成效显著的管理站和用水户进行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40万元,形成了节水光荣的良好氛围,使节水灌溉成为灌区潮流。
  此外,该中心还把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灌区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心把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据,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不断提高,节水效果十分明显。”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农灌科科长张斌说。
  2 加快灌区续建配套
  7月1日,在眉县横渠镇凤池村青化节水示范园旁,一渠清冽的河水顺着斗口流进猕猴桃园。
  “这片辖区从东干九支渠引水,原来是明渠时灌溉一亩地用水110立方米,现在用这种管道灌一亩地用水65立方米,节水效果非常明显。”张斌向记者介绍,“明渠每次放水经长距离渠道输水,沿途蒸发渗漏等水损比较严重。2005年,中心利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项目实施东干九支渠改造工程,将东干九支渠改为自压输水地下固定管网。2006年,中心又投资建成管道灌溉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实现了管道调水无人值守,水量自动监测调控。”
  “现在灌溉站实行定额供水、超定额累进加价的办法,非常好。猕猴桃的墒情保持在地下15厘米左右就可以,地不能太湿,不多浇、不白浇。”有着8年猕猴桃种植经验的朱岁海笑着说着他的节水心得。
  看着农民对灌溉用水“精打细算”,张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石头河水库的设施灌溉面积3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9万亩,灌溉的农作物种类涵盖了经济作物和粮油作物等。面对大规模的灌溉面积和各种作物的不同需水特性,为避免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对于需水量不同的作物种类,他们制定了不同的用水额度,如果超出定额,末级渠系水价要增加超出部分的20%。
  据悉,“定额供水、超定额累进加价”是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根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要求和灌区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水价改革措施。在2019年至2020年的灌区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有90%以上的群众对此项措施表示满意。
  3 积极推行节水改造
  “你看这喷灌,不但省工节水,地也不易板结,效益一下就提升了。”7月1日,在眉县横渠镇青化村青化节水示范园内,种植户张文杰谈起节水灌溉深有感触。他说,以前浇地大水漫灌,一人一天只能浇10亩地,浇1亩地用80多立方米的水。现在用智能化浇灌设备,电脑控制灌溉,在手机上查看墒情数值,可根据墒情设置浇水时间间隔,到时间喷灌系统就会自动运行,出水量每小时50立方米水,省时省力还省水,土壤也不板结。这一片280亩地,要达到15厘米的墒情,8小时喷灌最多开两口井就够了。
  石头河青化灌溉站站长李唐磊介绍,青化万亩节水示范园自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充分体现出其节水性、先进性和示范性。恢复石头河水库灌溉面积0.9万亩,渠系水利用率由原来的0.43提高到0.81。同时,项目区加快了灌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灌区粮经比例由2005年的7:3提高到现在的1:9,取得了旱涝保收、稳产增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不断推行管道灌、喷灌、微喷灌、滴灌等现代高效节水技术。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8年的0.52提升到2020年的0.56,亩均灌水定额年降低7%,年均节水180余万立方米。同等条件下,灌溉水费增收11万多元,灌区经济作物亩均年收入高达6000元以上,农民连年增收。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增强灌区群众节水意识,推进灌区节水改造,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充分发挥灌区高效节水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把石头河水库灌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现代化生态灌区。”孙瑞峰表示。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