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让群众吃上“产业饭”
    工作中的张忠平。

  本报记者 李冀安 通讯员 陈金山 文/图
  “你看,之前栽种的云木香已经破土而出,长出了新芽。”4月15日,记者在平利县正阳镇申家坪中药材基地见到龙洞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忠平时,他正一边查看一个月前播种的云木香,一边向记者介绍。
  龙洞河村与重庆市城口县交界,平均海拔1300米,山大坡陡,交通条件落后,群众增收致富难度大。“十三五”期间,全村230户村民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6户,贫困人口发生率高达52.5%,基础设施条件薄弱,矛盾问题比较突出。自2012年被选为村主任,到现在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忠平一步一个脚印,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能搬进安置区,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张书记。”龙洞河村三组搬迁户向清说。与其他搬迁户不同的是向清属于“火线”搬迁,2018年4月,向清家中因意外发生火灾,虽然村组干部及时组织人员扑救,但由于火势太大,两间房屋只剩下残垣断壁。看着向清的不幸遭遇,张忠平带头捐款,搭建一处临时房屋,并为其购买粮油将他全家暂时安顿。随后张忠平便和村两委班子商量决定急事急办,通过协调房源,让原计划年底才能搬迁的向清提前数月搬进了安置区的新家园,同时还安排公益岗位帮助他家提高收入。
  近年来,龙洞河村紧抓脱贫攻坚机遇,落实易地扶贫搬迁97户353人。“村子基础条件差,但是自然资源丰富,有万顷高山草甸,万亩林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村在大力提升基础设施的同时,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富民。”张忠平说。
  为让群众都能吃上“产业饭”,稳步增收,张忠平按照短期抓畜牧,中期抓中药材,长期抓茶叶的思路,带领村干部一户户做工作,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土地流转,形成当下能脱贫、中期稳增收、长期能致富的产业格局。目前龙洞河村已发展茶叶1100亩、良种核桃1300亩、中药材1000亩,生态猪400头,土鸡1500余只,中蜂800余箱。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张忠平还不忘依托“大草甸”优势资源,带领村民吃上“旅游饭”。
  “最开始是一些户外爱好者来得多,骑摩托的、徒步的,自从旅游路修通后,车多人更多,现在外头都知道平利正阳有个‘大草甸’。”农家乐老板李自祥自豪地说。
  村民们怎么也没想到,昔日那片只长草种不了庄稼的“光头山”,如今成了众人捧在手心的“香饽饽”。
  如今,千亩药材基地抽出了新芽,万顷草甸引来了客人,富硒茶和农产品外销了,村民的钱包也越来越鼓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