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我省积极破解乡村振兴的“数字密码”
大数据助推“互联网+”乘风破浪
    大荔县新颖现代农业园区智能化温室大棚。

    田进仓在智能化温室大棚里给冬枣疏果。

    村民购买农资后,纪正军拿着扫码枪逐一扫码登记。

    郝家桥村的物联网太阳能无线摄像头,守护乡村安全。

    扫码观看视频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文/图
  智慧农业、网上政务、直播带货……曾经,很多人以为数字化、信息化对乡村来说遥不可及,但在现实生活中,数字乡村早已在乡村治理、产业振兴、城乡融合等方面暗自发力,融入了乡村生活的每一个场景。
  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空前活跃的当下,数字化不仅拉近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距离,让城乡发展鸿沟渐成弥合态势,也成为破解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密码”。
  1 智慧农业摁下种地“轻松键”
  在大荔县羌白镇白村新颖现代农业园区,“农忙时节不见人”是一道别样的风景。63岁的田进仓刚来园区的时候,看到这一“怪现象”还不适应。
  “无土栽培的圣女果智慧大棚里装了7个传感器,棚里一个干活的人都没有。技术员拿着手机,坐在办公室就能完成棚内所有日常管理。”5月20日,正在冬枣大棚里忙着疏果的田进仓称,2016年他第一次来园区时,仿佛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啥都稀奇。
  站在电子屏幕前,轻点鼠标,整个大棚“画面”就呈现在眼前,土壤pH值、光照度等数据一目了然;棚内温度偏高时,大棚上下的通风口就会自动打开进行降温;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清楚地看到每一批农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检验报告……园区的大棚物联网系统让田进仓直呼“新鲜”的同时,带给他的触动也非常大。智慧农业的前景,让这个种地“老把式”颇为心动,他也想赶一回时髦。
  于是,田进仓壮着胆子筹集资金承包了4座智能化温室大棚,全部种上了冬枣。“收放遮阳帘拿着手机就能操作,不用每天来回跑。灌溉一键启动,彻底解放了双手,要不然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田进仓乐呵呵地说,园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让种地既轻松又高效,2018年冬枣挂果后,当年就卖了17万元。
  “这套系统不仅可以控制大棚温度湿度,还具备智能灌溉、施肥、喷药、数据采集、涉农信息获取等多种功能,其中90%的流程农民可以在家用手机一键操作。”园区工作人员胥卫东告诉记者,园区现有智能化温室大棚200余座,28户贫困户通过大棚脱贫致富,60余名贫困群众常年在此务工,年用工1.5万余人次,园区已成为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一大增长点。
  作为我省农业强县,大荔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智慧生产全覆盖,运用“互联网+”把产业发展引入智能化轨道。依靠智慧农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像田进仓一样实现了“掌上种地”“指尖脱贫”。
  2 大数据助力农资监管精准高效
  眼下,正是水稻插秧的时候,勉县同沟寺镇联丰村正丰农业科技服务部门庭若市,负责人纪正军在门店里忙个不停。除了经营各类农资外,老纪还担负着周边2000多户村民购买种子、肥料的使用效果记录以及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监测任务。
  “我们购进的所有种子、农药和化肥都要进入网络服务平台进行备案,从哪个厂家进的必须有进货台账,销售记录也要在系统上进行登记,进入政府监管平台。”老纪告诉记者,自从进入平台之后,店里的生意比之前好了很多。
  老纪所说的平台,就是我省2017年开始在勉县进行试点的陕西省农资监管分析系统。该系统利用在农资门店安装的智能终端,把全县农资企业、农资交易、农户种植等详细信息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实时掌握全县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种植业态数据。
  这两天,正是收到了系统发送的病虫害防治信息,村民赵长久赶紧来到老纪这儿买药,准备给自家的水稻防虫。
  “之前买了一袋水稻种子,老纪用扫码枪在包装袋上一扫,产品信息与农户信息就自动入网,很快就给我建立了生产档案。信息上网后,不仅能买到适合各家田块的种子,后期还能收到种植指导短信,真是太好了。”提起农资监管分析系统带来的便利,赵长久满脸笑意。
  像正丰农业科技服务部这样的农资经营门店,勉县一共有158家,目前全部用上了农资监管分析系统。从2017年至今,这些门店的经营者与全县3.5万名农户建立起服务关系,积累数据5.3万条。依靠这些大数据,相关部门可以直接给农民指导“春天种啥才对,秋天卖啥才贵,生产资料在哪买更实惠”。
  以勉县为试点,在全省进行模式复制,如今该系统已在靖边县、旬邑县等地进行推广使用。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实现了种子零售可追溯、农资销售台账信息化,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最初一公里”和农业技术指导“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瓶颈。
  3 云平台开启乡村治理智能化
  5月初,陕西联通全省首个“数字乡镇”示范村在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验收通过。这个荣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村庄,逐渐驶入数字化发展的“快车道”。
  陕西联通在郝家桥村建成的“数字乡镇”平台,以党建为引领,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从政府数字化管理、综合治理、数字化服务等多个方面解决基层政府治理和服务难题。
  在村民郝志奇看来,那些“高科技”的东西他不太懂,只知道这个平台的建成,给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便利。“村上安装了无线广播,村干部通知消息比以前方便了许多,遍布全村的太阳能无线摄像头,也让村里变得更安全。”郝志奇高兴地说。
  在乡村治理方面,云平台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已贯穿于村民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位于洋县北部山区的关帝镇安丰村,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矛盾纠纷不断,人心涣散,干群关系紧张。为此,安丰村村党支部被确定为关帝镇软弱涣散党支部,安丰村也成为全镇乱村整治重点村。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9年4月,关帝镇在安丰村建立“云笔记”平台,旨在及时掌握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提升基层组织的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增强源头治理效能。
  很快,村民就尝到了“云笔记”平台带来的甜头。有地方发生矛盾纠纷,声像可以第一时间反馈给村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接到未结案的“云笔记”,直接录入矛盾信访台账,并指派专人及时处理。
  “自‘云笔记’平台上线以来,邻里和谐相处、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安定有序,信访苗头在萌芽中便被消除。”安丰村党支部书记周勇欣慰地表示,平台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乡村治理插上了“云翅膀”。
  记者从省网信办了解到,下一步我省将大力实施数字陕西战略,全面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能力,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乡村治理精细化、智能化。在“数字”赋能之下,未来的乡村将会更加美丽、宜居、宜业。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