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我的双丰我的家

  董意丽

  双丰原来不叫双丰,叫双河。顾名思义,这里有两条河,一条叫关帝庙河,一条叫闫家河。两条河在集镇汇聚,跌跌撞撞地朝着汉江流去。当年,我就是顺着这条河流出去的方向离开集镇,外出学习。
  这是离县城最远的乡镇,坐个小面包车出去得哐当哐当摇两三个小时。没办法,镇上最多只能读到初中,要上高中得到县上。巴掌大的小镇,在中心的位置建了一所学校,有教学楼两栋,操场上长草,宿舍冬天冷夏天热,蚊虫还很多。但即使如此,这所学校是整个集镇最富有活力的地方,两边街道商铺众多,学生们穿梭其中,充满欢声笑语。
  也多亏了学生们来来往往,不然那街道也没啥看头,从头走到尾都用不了半个小时,来来往往都是熟人。你买东西忘记带钱了,没关系,啥时候送来都行;小孩子一个人玩耍,没关系,车少熟人多,大家都帮忙看着;我家有事人不够,没关系,街坊邻居都是家人。说是集镇街道,其实更像一个大院子。嘈杂喧嚣,说的都是家长里短淡闲话;纷乱繁杂,过的尽是柴米油盐小日子。
  街道无趣,乐趣都在山水,特别是水。集镇沿水而建,清澈的河水、岸边的垂柳、河里的鸡鸭、河边洗衣的妇女,都是镇子的风景。要说河水有灵,最灵还在垭子潭。潭不大,约有百十平方米,但水色墨绿,深不见底。据传言,潭底有只老乌龟。若逢夏季暴雨涨水时,水面翻涌,水声轰隆,走到水潭附近会头晕目眩,感觉自己像潭里漂浮的树叶,上下漂浮无所依,甚是心慌。
  水潭后边是学校。最初水潭边没有围挡,所以老师、家长三令五申孩子们不可以去河里玩耍。顺潭而下,有一片小河滩,被河水长年累月地冲洗,变得干净而平整。一颗颗圆滚滚的鹅卵石,一株株自由生长的野草,若再配上日出或夕阳,绝对是不可多得的静谧和浪漫的好去处。也不知道在那里,有没有上演过美丽的爱情故事。
  沿河而居的居民,同时也背靠着大山。在这个离县城最远的小镇,层峦叠嶂的大山给了村民最丰富的馈赠。春夏秋冬,竹笋、八月炸、白果、板栗……取之不尽,在那个与外界联系不便的年代,为双河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后来,大山被打通了,十天高速延伸到了这个小镇。第二年,这里就改名叫双丰。起初,我们都不愿意接受这个名字,叫了那么多年的双河,自然有感情。可似乎是应了这个名,更名双丰以后的双河迎来了大丰收。路通了,建了新学校,小区干净多了,越来越多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回来了。
  于是,我们选择接受,因为如果双河这个名字注定会成为过去,那我们希望和它一起成为过去的,是这里曾经的穷苦困顿;和双丰这个名字一起迎来的,是山明水秀,人物双丰。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