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我为群众办实事
帮“移民”安家 助群众就业
  本报记者 何艳艳 通讯员 李志东
  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安扎着12个工作人员,而在另一间更小的办公室里,几个柜子里装满了建档立卡户813户2424人的档案资料。
  吴堡县城建设用地少,可用资源也较缺乏,但城内有一部分保障房闲置未用。吴堡县通过对城镇规划范围内符合“人均面积不超25平方米”政策红线的存量保障房进行摸底调查,制定出租赁型保障房盘活和处置工作方案,将490套存量保障房用于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既解决了沉淀资金,又盘活了闲置、过剩的房子,实现了人和房的精准对接。”吴堡县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办公室主任高东平告诉记者。
  盘活现有资源,解决一部分安置群众后,吴堡县又采取“统一规划、联合建设”的方式降低建设成本,建设了龙山惠民家园、新城大厦、龙山小区3个集中安置点。
  4月19日,在移民搬迁安置点怡馨小区里,移民搬迁户张改林正在自己的便利店忙着整理货架,偶尔也有居民来买货,她会热情地帮忙找其所需物品,跟人家寒暄几句。
  “搬来这里后,生活比以前安稳多了。”说起昔日的艰辛,张改林不禁掉下眼泪。她一家原本住在山大沟深的刘家沟村,10年前丈夫因车祸去世,她独自一人抚养着不满3岁的双胞胎儿子。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她家被列为贫困户,并给予搬迁名额。2017年,张改林带着两个孩子搬进了92平方米的新家。现在,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县城读书,在照料孩子之余,她还做起了小买卖,生活来源有了保障。
  要想让搬迁群众“稳得住”,兴产业促就业无疑是重点。为此,吴堡县政府和扬州宝船婴幼儿用品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吴堡县宝船玩具有限公司,工厂解决了贫困劳动力就业103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对象65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2020年3月,由陕西国企助力脱贫攻坚榆林合力团成员单位陕西移民搬迁集团和陕西农垦集团共同出资700万元在吴堡县设立了手工挂面扶贫工厂,年可生产挂面45万公斤,带动60余户搬迁户就业,就业人员年均增收5万元。
  “无论是社区工厂,还是扶贫工厂,厂址都设在移民搬迁小区楼下或者小区对面,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能上班。”高东平说,现在看到搬迁群众能够逐步稳定下来,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近年来,吴堡县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办公室通过“盘活资源”“四免一优”“融合安置”等方法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十三五”期间规划的5个集中安置点,帮助813户2424人贫困群众搬出“穷窝窝”,住进新家园。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