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苦药材”种出“甜日子”
  本报记者 李冀安 通讯员 陈金山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3月23日,平利县2021年中药材产业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正阳镇召开,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及正阳群众共计300人参加。
  “今天,我不仅学到了药材种植的知识,还看到了政府对药材产业的重视,更加坚定了发展中药材的信心。”正阳镇南溪河村四组脱贫户陈孝兵对记者说,他每年靠种植药材和采摘野生药材收入5万余元。
  平利县海拔落差大,气候南北交融,适宜中药材生长,素有“天然药库”“巴山药谷”之称,目前野生繁衍和人工种植的药材品种达1000余种。
  “我们将抓牢中药材小镇建设机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续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力争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平利县勇胜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胜勇在会议上说。
  今年49岁的吴勇胜2017年返乡创业,在当地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下,流转荒地1200亩,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持续带动84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
  近年来,平利县将中药材产业确定为五大扶贫特色产业之一,紧紧围绕“抓主体、建基地、拓市场、创品牌”的思路,将中药材基地建设作为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点内容;每年拿出不低于500万元资金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点对点”做好包抓指导服务;依靠科技支撑和政策扶持,大力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以创建全省中药材种养基地示范县为目标,坚持建管并重、产销同步的原则,一手抓园区管理提升,一手抓市场销售推介,逐步引导群众走上由零星散种向规模种植转变的路子,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成效日益凸显。
  截至目前,平利县中药材基地面积达10万余亩,发展中药材产业经营主体31家,户均年增收超过1000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