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别让“乡村游”成了“乡村愁”
■ 胡小宁
随着天气一天天转暖,外出旅游踏青的人越来越多,乡村游显得十分火爆。但就在最近,网络上出现的一段“游客在油菜花海蜂拥拍照、采摘、踩踏,农民劝阻无果摇头叹息”的短视频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该视频中,游客们的兴致勃勃与一旁农民的愁眉紧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乡村美景遭踩踏,“赏花”不慎成“伤花”。置身于大美田园,游客如果贪图一时之快放纵自我,随意折枝摘花、攀爬树木、乱丢垃圾、污染河水,不仅会破坏乡村美景,影响自身形象,也会给村民带来无法挽回的农作物损失。长此以往,村民们看到游客到来如何还能“心安”?还怎会笑脸相迎?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醒游客文明游览,让乡村游与文明同行呢?
首先,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及景区应该对游客加以规范引导,制定景区文明公约,倡导游客文明旅游、绿色出行;也可以利用乡村的布告栏及时发布一些景区规定,并在可能发生不文明行为的地方做出明确规范标识;引导游客自觉遵守景区规定,增强游客文明意识。
其次,“提醒”游客的方式方法要得当,更要“多样”。比如说,在一些收取门票的乡村旅游景点,可酌情制定一些相关的文明奖励措施,采取“以垃圾换优惠、以文明换实惠”(门票打折、赠送门票)等方式,引导游客自觉收好垃圾,做到旅游文明“从我做起”。游客自然也会很配合地将手中的垃圾兑换为“优惠券”。
最后,田园风景规章制度再多,还需游客提升个人素养,不能把陋习带到乡村旅游中去。身为游客,应把“讲公德”理念根植于心,做到自律,主动约束自身不良举动和言行;进入景区文明守序,看到村民辛苦种植的农作物要倍加爱惜,切莫在美丽乡村因太过于放纵自我而四处“撒野”,别让自己成为破坏美丽乡村的不文明游客;从一点一滴做起,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把美丽乡村当成自己的家,真正融入文明旅游、呵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中去。这样,才能让美丽乡村游,入眼的是风景,入心的是文明。
随着天气一天天转暖,外出旅游踏青的人越来越多,乡村游显得十分火爆。但就在最近,网络上出现的一段“游客在油菜花海蜂拥拍照、采摘、踩踏,农民劝阻无果摇头叹息”的短视频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该视频中,游客们的兴致勃勃与一旁农民的愁眉紧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乡村美景遭踩踏,“赏花”不慎成“伤花”。置身于大美田园,游客如果贪图一时之快放纵自我,随意折枝摘花、攀爬树木、乱丢垃圾、污染河水,不仅会破坏乡村美景,影响自身形象,也会给村民带来无法挽回的农作物损失。长此以往,村民们看到游客到来如何还能“心安”?还怎会笑脸相迎?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醒游客文明游览,让乡村游与文明同行呢?
首先,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及景区应该对游客加以规范引导,制定景区文明公约,倡导游客文明旅游、绿色出行;也可以利用乡村的布告栏及时发布一些景区规定,并在可能发生不文明行为的地方做出明确规范标识;引导游客自觉遵守景区规定,增强游客文明意识。
其次,“提醒”游客的方式方法要得当,更要“多样”。比如说,在一些收取门票的乡村旅游景点,可酌情制定一些相关的文明奖励措施,采取“以垃圾换优惠、以文明换实惠”(门票打折、赠送门票)等方式,引导游客自觉收好垃圾,做到旅游文明“从我做起”。游客自然也会很配合地将手中的垃圾兑换为“优惠券”。
最后,田园风景规章制度再多,还需游客提升个人素养,不能把陋习带到乡村旅游中去。身为游客,应把“讲公德”理念根植于心,做到自律,主动约束自身不良举动和言行;进入景区文明守序,看到村民辛苦种植的农作物要倍加爱惜,切莫在美丽乡村因太过于放纵自我而四处“撒野”,别让自己成为破坏美丽乡村的不文明游客;从一点一滴做起,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把美丽乡村当成自己的家,真正融入文明旅游、呵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中去。这样,才能让美丽乡村游,入眼的是风景,入心的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