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一片茶叶带富一片土地
  地理标志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陕西农村报 合办
  本报记者 黄敏
  阳春三月,又到一年春茶采摘季。随着气温回升,汉中各地的茶园陆续开始采摘,茶农们穿梭在茶树间,采下片片春茶,收获着丰收的喜悦,一幅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渐次铺开。
  汉中市地处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源头,林木丰茂,雨量充沛,茶马古道在这里串联起数千年的茶叶文明。作为绿茶中的精品,“汉中仙毫”主产于汉中市南郑区、宁强县、西乡县等地。其特点是不经发酵,性偏寒,采摘为芽头或一芽一叶,外形微扁挺秀匀齐、嫩绿显毫,香气高锐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鲜爽回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中市就把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之一,加大扶持力度,使茶产业迅速发展。但品牌标准不一等问题一度阻碍着汉中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2005年,汉中启动了茶叶品牌整合工作,将茶叶品牌由最初的20多个地方品牌整合成“午子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3个品牌。2007,汉中又借助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强力推进品牌整合,将汉中茶统一称为“汉中仙毫”,并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不仅解决了多年困扰汉中茶产业发展的品牌多、杂、乱等问题,也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汉中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建立高标准种植基地,提升茶叶品质,加快产品研发,形成全链条聚合、多元化融合发展的新体系、新格局,使“汉中仙毫”以20.77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17名,成为汉中经济的一张响亮名片。同时,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让“汉中仙毫”走遍了东盟地区,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了中国茶叶的魅力。
  目前,汉中全市茶园面积超过100万亩,茶叶加工企业800多家,2万余户贫困户通过各类带贫益贫机制被牢牢镶嵌在茶产业链上,实现了稳定增收,过上了富足的好日子。
  今年3月,《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汉中仙毫”名列互认清单。“汉中是茶叶原产地和优生区,也是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优越的自然地理、深厚的人文历史在此交汇,加上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使汉中茶叶品质天然、绿色、有机,产业美誉度日益上升,这是‘汉中仙毫’入选中欧互认互保清单的优势所在。”汉中市茶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中欧双方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工作加快推进,“汉中仙毫”也将香飘四海,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促进汉中茶产业走向更加规范、标准的高质量发展层面,让“茶篮子”变成“钱袋子”,真正实现一片茶叶带富一片土地的美好愿景。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