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人勤春早农事忙





本报记者 韩小珍 文/图
一年春来早,万事农为先。春节假期刚过,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在宝鸡各地,许多农户已走出家门,抢抓农时,投入到春季农业生产中,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田间地头春管忙
眼下正是春季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2月21日,在陈仓区周原镇有礼村,绿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毛天孝驾驶着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将兑好的药剂均匀地洒在麦田中。在麦田的另一头,市、区农业技术人员一起针对当前小麦叶片变色、发黄、叶心干枯等现状,现场为种植户讲解。
“雨水节气过后,大地回暖,小麦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期,同时麦田杂草也进入萌发和生长的高峰期,建议大家抓住有利时期,积极开展春季麦田化学除草工作。”讲解期间,陈仓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保植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杨勤元提醒大家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做好春季化除。
“春季温度逐渐升高,小麦从越冬的状态慢慢恢复生长,要想达到高产,必须抓好春季的管理工作。浇水、施肥、防虫、防病,一样都不能马虎。”现场,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刘旭科说。
据了解,为确保全市春耕备耕有序进行,宝鸡市农技中心提前筹划部署,围绕春季田间管理和春播备耕工作,积极开展“三个一”技术下乡活动(一期广播专栏、一期网络培训、一期管理意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现代手段开设“空中课堂”,对农民朋友进行线上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种粮务农技术水平。同时,组织市县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参加小麦条锈病防治、玉米高密度种植管理、油菜春季田间管理等培训,推动了“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苗情、墒情、病虫害调查,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并制定印发春季田间管理的技术意见,确保春季农业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红薯小镇”育苗忙
2月22日,走进宝鸡市凤翔区虢王镇,一栋栋红薯育苗大棚内,村民们正在按照科学化、标准化进行红薯育苗。40天后,第一茬苗子就可以上市,除了供应本地以外,还会销往甘肃、河南、山西等地。
“这两天是红薯育苗的好时机,为确保今年有个好收成,我和家人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红薯育苗上。”虢王镇江湖村村民李长利一边为苗床上排列整齐的红薯种苗覆盖保温土层,一边向记者介绍。
与此同时,在距离江湖村不远的凤翔红动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工人们正在分工合作、分散做工,排种、洒水、覆土……育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今年我们合作社主要以培育‘秦薯5号’原种脱毒苗为主,计划育苗30座棚,育成后可供1000亩地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侯万忠说。
近年来,虢王镇结合镇情、村情实际,创新发展模式,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红薯种植,并对红薯种植大户进行奖励,走出了一条可推广的带贫益贫致富路。目前,该镇有各类红薯专业合作社21家,育苗基地130亩。2020年,全镇红薯种植面积1万亩。销售方面,该镇除了采取传统的销售方式外,还利用线上销售方式打造“薯香虢王”品牌,仅江湖村每天发货量就在15吨以上。
“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红薯种植,计划种植2万亩,同时计划建成红薯交易中心和红薯产品加工厂,在红薯销售及深加工上再下功夫,提升红薯附加值,使农民获得更多收益。”虢王镇副镇长邢文让说。
架设西瓜大棚忙
2月22日,岐山县故郡镇西塬村千亩大棚西瓜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大棚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计划投资1000余万元的千亩大棚西瓜项目,是故郡镇去年底引进的新项目,为了不误农时,镇村干部来到田间地头,现场协调解决建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这根钢管要插深一点,插得牢固一点,不然容易被风刮倒。”“铺膜的时候要注意滴灌,不要放反了,还要把膜两边压实,有助于增温保墒……”上午10时,春风和煦,西塬村产业技术指导员王乃存穿梭于田间,指导工人把建设大棚所用的钢管一根根地插到地里,固定好。回过头来,他又开始叮嘱棚内的村民要仔细铺盖地膜。
“棚内种西瓜是个赶时间的活儿,必须巧打时间差,把握有利上市期,才能卖上好价钱。”王乃存说。
西塬村是一个以“文王”大棚西瓜特色产业闻名西府的新农村,当地群众有着丰富的种植大棚西瓜的经验。近年来,该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每年种植西瓜上百亩,有效地带动了村民稳定增收。2021年,按照故郡镇党委、镇政府工作部署,西塬村突出规划引领,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截至目前,该村累计集中流转土地1000亩,建起600座大棚,通过产业升级带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千亩西瓜大棚项目的落地,不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产业化,还为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西塬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格告诉记者,在建设大棚期间,参与务工的近百名群众每人每天收入80元至100元,切实有效地引导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手记
春暖花已开 奋斗正当时
■ 韩小珍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连日来,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广袤的西府大地到处充盈着奋力“犇”跑的干劲。
大棚里,葱茏满目,果蔬长势正好;田野上,农业春耕备耕正掀高潮;加工车间里,生产作业有条不紊……
“人勤春来早,天道也酬勤。只要勤奋点,抓好时机早干点、多干点,就能有好收成,过上好日子。”2月22日,岐山县故郡镇西塬村西瓜种植户王均义说。
“农时不等人,过时错一季。”站在已经完成育苗的大棚前,凤翔区虢王镇江湖村村民李长利说。据了解,为抢抓天气转暖的有利时机,李长利和老伴、儿子、儿媳全家总动员,用一天时间完成了两座大棚的育苗工作,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
勤奋是实现梦想的阶梯,除了广大农民,还有扑下身子为“三农”事业奋斗的各级干部。记者采访时看见,为了确保农业生产工作顺利进行,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抓产业、抓耕作,指导群众开展春耕生产。
这一幅幅只争朝夕的奋进景象,是宝鸡市委、市政府提早谋划、提早部署的结果。去年底,宝鸡市委、市政府要求相关部门要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前安排好2021年“三农”工作,确保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目前,全市农业生产正如火如荼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