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信合风采
倾情帮扶结硕果 山村旧貌换新颜
——宁陕农商银行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侧记
    太山坝村贫困户喜领仔猪。

  本报记者 赖雅芬 通讯员 米安 文/图
  白墙黛瓦的农家房屋,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1月16日,走进宁陕县四亩地镇太山坝村,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而这一切,得益于宁陕农商银行5年来的倾情帮扶。
  党建引领激活力
  太山坝村受困于自身条件,产业基础薄弱,群众增收渠道较窄,是个深度贫困村。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宁陕农商银行2016年选派3名业务骨干驻村帮扶,利用自身组织和党建优势,与太山坝村党支部“结亲”,与74户贫困对象“结对”,找准致贫“症结”,寻求脱贫“良方”,制定帮扶计划,逐步摸索出一条党建助脱贫的新路径。经过5年的倾情帮扶,干部和群众的距离近了,心贴得紧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强了。
  “农商银行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为我们想办法、出点子、谋思路、解难题,通过这几年的帮扶,村上特色产业发展兴旺,群众收入大幅提高,进一步激发了脱贫攻坚的活力。”说起宁陕农商银行,太山坝村党支部书记蒋新华赞不绝口。
  产业奖补强动力
  过去,太山坝村贫困群众因缺乏技术、产销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长期深陷“农产品产量不高、卖不出去”的困境,导致他们在产业投入上不敢轻易加码。为解决这一难题,宁陕农商银行制定出台《宁陕县四亩地镇太山坝村特色产业奖补办法》,明确对贫困群众新发展的产业和经营市场主体进行奖补。
  为实现这一目标,该行不仅购买了153头仔猪,分发给103户积极性高、懂养殖技术的贫困户,还为38户贫困户发放128.1万元的脱贫贷,帮助他们发展中蜂养殖、中药材、黄花菜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
  “只要乡亲们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再苦再累也值得。”宁陕农商银行太山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曾先林说。
  奉献爱心聚合力
  2016年以来,宁陕农商银行不断为帮扶村办实事、解难题。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0余万元,用于改善村上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产业奖补减少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上的开支;建立“爱心超市”,形成了“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脱贫奖励机制……
  在宁陕农商银行的大力帮扶下,如今的太山坝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多点开花,贫困群众干劲十足。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该行自身业务也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末,宁陕农商银行存贷业务较2016年初分别增长7.34亿元和2.13亿元,5年来累计发放涉农贷款35亿元,发放“5321”脱贫贷1.71亿元,支持带动全县万余人脱贫致富,结对帮扶的太山坝村也实现了高质量脱贫。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