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我为群众办实事
这娃嫽得很!
  开栏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和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年。为充分展示我省基层党员干部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时代风采,展示他们从最困难的地方入手、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切实推动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扎实作风,本报从今日起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栏目,全面讲述我省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三农”战线的党员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生动故事,激励全省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我要走进群众的心里,让大家打心眼里觉得我是来干实事的。”1月15日,说起驻村时的初衷,共青团铜川市耀州区委员会派驻孙塬镇文昌村第一书记王晶晶语气铿锵。
  2016年,初到文昌村的王晶晶并未感到陌生和不适,作为山西洪洞人的他,看见村里的那棵古槐树倍感亲切。在随后的入户走访中,作为驻村工作队的队员,王晶晶在心里悄悄埋下一个“种子”:一定要把这儿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
  “隐居”在药王山后的文昌村属合并贫困村,主导产业花椒品质虽好,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当时,村里的花椒销售很被动,全靠客商上门收购。鉴于文昌花椒没有统一的品牌战略规划,没有整体的营销策略,王晶晶和同事们查阅、研究资料,到韩城、宁夏等地学习,全力打造“文昌花椒”品牌。
  “为提升销量,我们线下进驻商场、超市,参加各类展会,线上开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账号等进行图文并茂地推介。经过不遗余力地宣传,现在文昌花椒市场前景不错,村民收入大幅提升。”王晶晶说。
  虽然花椒产业已经成型,但村上种植业却相对单一。针对这一现状,王晶晶和村干部商量后,决定发展中药材种植。“现在村上已经种了524亩黄芩,今年150亩艾草种植示范基地即将完工,届时将会形成花椒、黄芩、艾草三大产业,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王晶晶说。
  2018年11月,成为驻村第一书记的王晶晶,鉴于文昌村各项业务工作步入正轨,就把重心转向了思想教育方面。咋干比较合适呢?思来想去,王晶晶萌生了邀请老党员为村干部开办道德讲堂的想法。
  说干就干,一堂“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道德课在文昌村开讲了,村干部听了之后拍手叫好。再后来,因势利导,王晶晶将这件事引申到全体村民,大范围的典型先进评选活动就此开展。
  围绕如何引导村民思想向村党支部靠拢这一问题,王晶晶和村干部先后对前期评选出的典型进行红榜公示、表彰奖励,并编撰小品、自创快板、拍摄视频在全区进行宣传,引起强烈反响。村党支部书记李彦平高兴地说:“文昌村建村以来,还从来没有这么热闹。”
  2020年重阳节,王晶晶为村上106名70岁以上的老人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生日会。当天,老人们欢聚一堂,吃蛋糕、品长寿面、拉家常、看文艺演出……
  活动结束后,王晶晶拿起扫帚打扫卫生,旁边的村民边拉家常边调侃道:“哟,看我晶晶娃,多勤快。”王晶晶转身回应道:“你们应该这样说,这娃嫽得很!”
  “哈哈哈……”回荡在山间的笑声,是村民对王晶晶充分认可的真实体现。
  5年来,以前那个破败荒凉的小山村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看着眼前这个光伏收益喜人、道路硬化利人、路灯夜照归人、精神文明养人的脱贫攻坚“明星村”,王晶晶倍感欣慰。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