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西安市鄠邑区 打好兜底脱贫组合拳 守住民生保障最底线
  本报讯(记者 崔福红)1月11日,记者从西安市扶贫办了解到,鄠邑区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健全完善“1+N”社会救助体系,坚持政策保障,统筹衔接,落实“放管服”政策,编密织牢兜底保障网,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截至目前,鄠邑区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560元,保障人口6243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每人每月1320元,保障人口611人;临时救助镇街审批权限达到单次1.5万元。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33亿元。
  落实“1+N”,健全社会救助体系。“1”就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N”就是综合利用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资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失能老人护理补贴、渐退帮扶、分类施保等制度。建立“1+N”社会救助体系,让救助制度告别碎片化,实现了有效“补位”,发挥了叠加效应。
  实行“3+1”,确保“大病”困难群体“不掉队”。“3”就是指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1”就是对“三重保障”后花费仍较大,直接影响家庭生活的人口,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
  今年以来,鄠邑区共纳入36户98人,实施临时救助231人次,实现了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