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我们这一年
汉江守望者林俊礼:讲好“南水北调”故事
  记者 仵永杰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6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348亿立方米,万顷碧波润泽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20多个大中城市。
  饮水思源。陕西的汉江、丹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的主要来源。
  清流北上,“南水北调”故事也传往北方。
  生长在汉江边的陕西人,在履行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责任的同时,也想把汉江陕西段良好的生态状况讲给受水区的朋友,让他们安心放心。
  今年65岁的林俊礼是安康市汉滨区人,从小在汉江支流蒿坪河畔长大。他长期关注汉江陕西段的生态状况,为母亲河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作出的贡献而骄傲。
  最近几年,林俊礼用相机记录调查汉江陕西段动植物,依据一手资料编写了《陕西汉江水鸟图志》。“水鸟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讲述水鸟在汉江的生存故事,就是向受水区朋友展现汉江优良的生态环境。”林俊礼介绍。
  在汉江,水鸟吃鱼,鱼类以藻类等水生植物为食,以水为“家”。鱼类、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也可反映汉江的生态状况。今年,林俊礼投入到汉江陕西段鱼类、水生植物的拍摄中,为举办汉江生态科普展、讲好“南水北调”故事搜集更多素材。
  拍摄鱼类和水生植物比拍摄水鸟更加困难,危险常会悄然来临。今年9月,林俊礼在月河边拍摄水生植物时,不慎陷入沼泽。危急关头,他紧紧托起相机防止资料受损。在同伴的协助下,他才从淤泥中缓缓移出。
  为研究清楚每个物种,林俊礼常向高校教师、研究院所专家请教。白天,他在野外拍摄动植物;夜晚,他伏案整理素材并与以往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有时,为获取准确又美观的影像资料,他必须长时间跟拍一个物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俊礼将汉江陕西段水鸟、鱼类、水生植物拍摄调查完毕,结果显示汉江陕西段现有已知水鸟123种、鱼类105种、水生植物207种。
  根据调查资料,林俊礼编写了科普读本《神奇的陕西汉江水鸟》《可爱的陕西汉江鱼》《多彩的陕西汉江水生植物》。神奇、可爱、多彩,这三个词是他特意想出来的,他对汉江孕育的生命犹如孩童般喜爱。
  林俊礼计划在2021年举办汉江生态科普展,让“共饮一江水”的朋友了解汉江陕西段优良的生态状况。
  为筹备汉江生态科普展,近期,他常往返西安、安康,学习大型会展设计方案,并与行业媒体、受水区大中城市相关部门商定展览细节。
  12月21日,林俊礼为展览的事又从安康赶到西安。
  “多彩汉江,幸福安康。”这是汉江生态科普展的主题。林俊礼恳切地说:“安康不仅是地名,更是表示优良的生态,让我们的生活幸福安康。”
  “讲好‘南水北调’故事,展示汉江生态资源,让受水区朋友了解汉江、走进陕西。”林俊礼坦言,“我的心愿很简单——让喝上汉江水的朋友知道陕西有多么美丽,汉江有多么清澈……”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