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我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本报讯(记者 王嘉)“十三五”期间,我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通过整合科技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开展人才服务等措施,帮助和引导贫困县区提升科技水平、改善经济条件,科技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如期完成。
  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培育县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持陕西富平、蒲城、旬阳、山阳、白水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支持陕西安康建成秦巴片区唯一一个国家高新区,推动汉中、商洛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柞水获批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截至今年10月底,在56个贫困县(区)共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9家,比2015年(24家)增长了5倍。2018-2020年,11个深度贫困县区共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18家。
  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布局基本完成。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9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3个,基本形成覆盖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26个,实现农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设省级“星创天地”123家,认定省级科技示范镇9家、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6家。
  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省市县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5万余人次。2017年陕西被科技部列为全国4个科技特派员全覆盖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围绕“3+X”产业需求,组建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18个,面向全省开展技术服务。开发了陕西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与管理系统,各类注册用户累计超过7000个。争取“三区”科技人才指标及中央财政补助经费13984万元。科技特派员队伍真正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