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买书小记

白杨
去省城买书的想法,惦记好久了,只因工作事情多,周末休息不保证,一直未能实现。好不容易等来了假期,挤一天时间驱车前往省城。
两年没有到过西安,省城变成“生”城了,让儿子网上查得钟楼书店位置,便导航前往。
钟楼书店,坐落闹市,各类书籍,琳琅满目,按其类别摆列了几层大楼。书店里人头攒动,或蹲或立,或弯着腰身,或席地而坐,无不轻手轻脚,低声细语,悠然搜索,各取所需。
我也悄然加入其列,在名家文集里搜索。林林总总的名家著作让人目不暇接,让我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深切感受到了名家名著的繁荣。那就先看适合自己的书名,再取其中拆过塑封的一册看序言览目录,有爱不释手者置于提篮。不觉然,片刻间装满了两只篮子。
提起沉甸甸的篮子,我脑子里忽然掠过一个念头,只觉得怀里有些空虚。我顺手拿起篮子里梁晓声的《我与文学》看,定价75元,朱光潜的《谈文学》和王安忆的《小说与我》都是48元……估摸一算,挑到篮子的书少说也在千元之外,“心忧书贵怨薪薄”之感顿袭而来。怎么办呢?咬紧牙把挑到篮子的书往架上码吧!怎么取舍?实在作难,干脆舍弃价格高的。
最后,我割爱取了十几本,提着篮子去付款,八百二十一元四角。付了钱后,营业员指着对面的服务台说:“拿过去打包。”我把书抱过去,服务员帮忙把书扎成两捆,那动作比我在军营打背包还要娴熟。
回到家时,已是灯火阑珊。伏案给每一本书的扉页写上“某日购于西安钟楼书店”的字样,再逐一认真地盖上藏书的印章,以确归属,然后摆上书架备读。
书上架,人无眠。我猛然想起明代民族英雄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情愫。买书,可以给人愉悦的心境;读书,则会使人对世界的认识得到拓展。于我来说,恰似南宋诗人郑思肖所云:“布衣暖,菜羹香,诗书滋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