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让文艺之花在泾水河畔绽放

本报记者 黄敏 胡小宁
泾水河畔,茯茶飘香。
12月11日至12日,“陕西文艺名家走进泾河新城采风活动暨2020陕西乡村文艺创作座谈会”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成功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百余位文艺名家深入泾河新城,在这里品茯茶之香,看新城巨变,用文化的视角记录和描绘泾水河畔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文艺座谈会前夕,《陕西农村报》收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发来的贺信。贺信中,贾平凹对陕西农村报坚持创办副刊、召开乡村文艺创作座谈会、成立乡村文艺创作联谊会等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希望《陕西农村报》以自身的品牌影响,做大做强乡村文艺品牌,希望广大乡村文艺爱好者创作出更好、更多的文艺作品,为我省文艺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经济开发区是时代的引领,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今天,这么多位文艺名家来此感受社会经济的发展,感受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变化,相信大家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在启动仪式上,省政协原常委、文化教育委员会原主任、省作协原党组书记雷涛深有感触地说。
泾河,以河为名,历史悠久。“泾渭分明”的泾河如玉带般在大地上蜿蜒迂回、流淌不息;世界灌溉工程遗址天下第一渠——郑国渠默默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
数百年前,泾河两岸就是“商贾辐辏之区”,孕育有“天下第一商帮”——陕西商帮,市井繁华。今天这里有“茶马古道、古丝绸之路上的生命之茶”——茯茶,也有西部最大的复合型旅游生态城——AAAA级乐华城国际欢乐度假区,繁荣更盛。
“乡村文艺创作座谈会为基层文艺创作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并始终关注乡村发展,关注基层文艺创作群体,为陕西挖掘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对于这样的文艺活动,省作协副主席、咸阳市文联副主席、西咸新区作协主席王海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这些年,泾河新城发展特别快,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站在乡村振兴的前沿,将吸引更多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用艺术力量为乡村振兴鼓劲加油。
在参观环节,采风团第一站来到了崇文塔景区。作为中国第一高砖塔,崇文塔87.218米的高度令人叹为观止。此外,陕商文化博览馆、崇文国学馆、三秦非遗博览馆等景点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一个个“历史空间”释放无穷魅力。
走进乐华城,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世界,欢乐主题公园、秦汉园、幸福小镇、翠缇学府等十余个新业态正焕发出蓬勃生机。乐华城中最大的亮点正是秦汉园,景区从布局到建设,每一处都浸透着秦风汉韵。尤其是以秦汉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大型特效演艺,生动再现“秦时明月汉时关”那段岁月,将参观者瞬间带到荡气回肠的历史风云中。
漫步在秦汉园,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张艳茜觉得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时光之旅。“走进泾河新城时,我的灵感就来了,想要写一篇文章,连标题都想好了,就叫‘进城记’。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走出西安城墙,还有这样一片新城、一片热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这里有文化、有生机、有前景。”
说起泾河新城,“茯茶”是永恒的话题。在茯茶镇茯茶博物馆,一件件老旧物件、一幅幅生动图景、一行行斑驳文字,将茯茶千年历史呈现得淋漓尽致,古老工艺在现代技术的助力下历久弥香。
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作协主席吴克敬用一句“看到最美的历史风景”来表达自己对茯茶文化的钟爱。他说:“泾河新城令人耳目一新,每到一处,科技的脉搏强劲律动。尤其是茯茶金花,作为一种艺术色彩,它经得起科学验证。可以说,茯茶的‘演变’历程不仅浓缩着文化,也深藏着科学。”
“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陕西农村报连年举办这样的活动,体现了为民服务的深切情怀。今天的乡村,应该在历史深处挖掘文化宝藏,用群众语言讲述乡村故事,让文艺之花精彩绽放。”吴克敬毫不掩饰自己对茯茶文化的热爱,对这次活动更是大力支持。
一茶一文化,一城一世界。曾经,泾水河畔荒野遍布。如今,这里已是一片发展的热土,高楼林业、产业兴旺。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泾河新城涌动发展的热潮,建设改革开放新前沿、新高地的步伐正在加快。
对于泾河新城的快速崛起,西咸新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彬彬深有感触:“泾河新城始终坚定‘大西安北跨战略核心聚集区’和‘西安制造业新引擎’的发展定位,通过规划建设‘院士谷’和西北安全应急产业园,辐射带动产城一体,着力打造科技中心、创新中心、人才中心、休闲宜居中心。特别是近几年来,泾河新城依托茯茶特色文化,全力构建起农业、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产业布局,推动新城发展迈向新台阶,让群众幸福日子有奔头,小康路上有劲头。”
站在新起点,泾河新城新发展的风帆已经高高飘扬,一个快速崛起之城、创新活力之城和宜居宜业之城正迎面走来。璀璨的文艺之花,通过陕西农村报这条纽带,必将在泾水河畔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