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秦农论语
网购热更需“冷消费”
  ■ 黄敏
  “双十一”余温犹在,“双十二”又来了,一场接一场的购物狂欢热度似乎只增不减。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不少消费者头脑又热了一回,看到便宜就加购,看到优惠就下单,不经意间就买回一大堆用不上的东西。小到衣袜鞋包、挂饰配件,大到手机电脑、家电家具等,线上交易个个火爆,商家赚得盆满钵满,消费者买得爽快过瘾。然而,很多人快递包裹还没有收到,就感叹花了冤枉钱,直呼要剁手。
  不可否认,“双十一”的持续火热,充分说明新型网购正激发更多消费潜能,多样性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并且被满足。同时,线上优质的特色产品,以及便捷的物流服务,也让消费者买与卖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但“狂欢”之后,过度消费引发的种种焦虑也得自己承担。
  消费的初衷是为了满足生活需求。毫无理性的“买买买”,让本该充满快乐的消费体验变成盲目与冲动的“惩罚”:买回一大堆用不上的东西,既浪费精力、财力、物力,也浪费社会资源成本,看着扎心,扔了可惜,里外都是煎熬。
  如今,一个月过去了,面对又一个花样繁多的“购物节”,消费者该怎么管好自己的“钱袋子”?
  首先要冷静。冲动是魔鬼,头脑发热买回来的东西,很多到货就后悔。虽然可以免费退货,但也麻烦不是?所以,网购前不妨先深呼吸,让头脑静一静,能省一单是一单。
  其次要思考。面对“狂欢”期间“物美价廉”,购物前先思考一下自己的“真正需求”,想想未来的规划,再决定有没有必要买。想长远一点,那么眼前的“小利”也就不足以诱惑人了。
  最后,列出购物清单。把需要的、准备买的,白纸黑字写出来,一目了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而且罗列清单的过程也是理智权衡的过程,避免消费的盲目性。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购物者都是疯狂的。经过多年历练,消费趋势从“拼价格”开始转向“拼品质”,实惠性、必要性已是网购的最大决定因素,价格是其次。
  购物“狂欢节”,不等于“疯狂日”。网购的最初目的是省钱,而不是为了花钱。对于热衷网购的消费群体来说,让消费回归本真,从内心需求出发,以品质消费重塑我们的审美价值,让网购变得简约自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