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信合风采
汉中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为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本报记者 赖雅芬 通讯员 殷茜
  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效的金融支撑。“十三五”以来,汉中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汉中农合机构”)认真落实“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三大任务,充分发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作用,各项工作成效卓著。
  业务经营跨越发展 实体贷款快速增长
  五年来,汉中农合机构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初心,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使命,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业务经营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0年11月末,各项存款余额802亿元,较年初净增6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84亿元,较年初净增33亿元。“十三五”期间,汉中农合机构各项存款较2016年初增长354亿元,各项贷款增长121亿元,累计上缴税金超12亿元,全市11家县级法人机构均位居县域金融机构纳税榜首,是辖内唯一一家将各项税金全部上缴地方财政的金融机构,为地方财政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汉中农合机构全面加大“三农”、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实体贷款投放增长强劲,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效果明显。截至今年11月末,汉中农合机构实体贷款余额306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48亿元。“十三五”期间,实体贷款累计投放780亿元,其中涉农贷款累计投放650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计投放135亿元。
  金融扶贫持续发力 脱贫攻坚成绩斐然
  五年来,汉中农合机构竭力做好金融扶贫工作,实现扶贫信贷产品全覆盖、贫困户需求全覆盖、扶贫信贷投放全覆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全覆盖“五覆盖”,为汉中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作出了积极贡献。
  汉中农合机构包干了全市金融机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170个乡镇责任田中的158个,定点帮扶贫困村11个,派出驻村工作队队员36名,结对帮扶责任人670人,帮扶贫困户1466户。共计捐款300余万元,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1466户,援建产业扶贫道路23公里,架设便民桥11座,修建标准化饮水池16座、移动饮水池180座,设立“爱心超市”、卫生室及垃圾池各11处。今年以来消费扶贫累计达到313万元,目前结对帮扶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服务网点全面覆盖 普惠金融提质增效
  汉中农合机构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持续改善县域金融服务质量。平台建设方面,在全市各镇村设置金融服务点,可实现查询、小额存取、跨行转账、惠农补贴及社保待遇领取、社保缴费等金融功能,电子服务网络实现村镇全覆盖。
  五年来,汉中农合机构在全市1882个行政村安装了助农E终端,累计交易3455万笔、金额135亿元,代理征收社会保险费453万笔、金额11亿元。免费为补贴对象办理和开通财政惠民卡,无偿代发惠农资金、低保资金、残疾人补贴等多项惠农惠民补贴资金,将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资金及时送达千家万户。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