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旬阳智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发挥带头作用 深耕带贫益贫




吴武刚 车向斌 张海明
旬阳县智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周智国、理事长刘茂花是两口子。
智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从2015年12月注册成立,目前已发展社员136户,季节性用工16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专业技术人员5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29户917人,公司带动贫困户337户1176人,户均收入8500元,人均2128元,实现销售收入850万元。合作社先后被安康市妇女联合会、安康市扶贫开发局命名为“安康市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陕西省示范合作社”“陕西省百强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5年时间,公司、合作社已从最初的生产、加工、销售成长为一个具备食用菌研发的科技组织。为旬阳县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食用菌种植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过程用人多,合作社结合脱贫攻坚实际,探索总结出了五种扶贫模式。
土地流转。将贫困户的土地集中流转,合作社统一经营,贫困户取得土地租金收入。目前,合作社已经完成土地流转15户,年支付贫困户土地租金2.2万元,户均土地租金1466元。
基地务工。合作社长期吸纳贫困户家庭成员到合作社务工,获得劳动报酬。在合作社长期用工的150余人,其中贫困户75人,长期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80.8万元,户均增收10770元。
“送棒收菇”。合作社统一建食用菌大棚,无偿提供给贫困户。让贫困户在基地参与产业经营,基地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带动26户贫困户实现年均增收1.5万元。
资产收益。对“弱能智障”贫困户,将政府产业奖补资金70万元折股量化给他们,由公司统一经营,年收益保底6%,通过资金入股分红,让贫困户获得稳定的收入,年均分红12万元,户均1714元。
基地技能孵化。通过建设“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开展技能培训,促进贫困户掌握食用菌生产技术。2018年至2019年,共培训6期180人,其中有贫困户80人。目前,已有60户贫困户利用掌握的技术,开始单独发展食用菌产业,合作社按照保底价收购,年户均收入在1.3万元左右。
合作社采取“建、帮、促、稳”的方式益贫带贫,对体质健全、头脑灵活的贫困户,帮助建设食用菌大棚,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对文化程度低的贫困户,合作社免费提供大棚,交给贫困户管理,取得劳动报酬;对一般的贫困户,直接吸收到合作社打工,取得劳务报酬;对“失能智障”特困户,通过资产收益分红,获取稳定收益。
目前,合作社有大棚330余座,中心基地有大棚130座,4个辐射基地共计有200余座大棚。据了解,4个辐射基地的发展模式与中心发展模式一样,其主要作用是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尤其是贫困户脱贫致富,发展食用菌产业。
今年,合作社又建专家示范大棚5座,每座大棚2400平方米。这5座示范大棚,是严格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指导建设的,主要用于食用菌新品种研发。
目前,合作社投资80多万元新建的烘干车间、检测车间、储蓄库房也基本竣工。投资170万元的科研办公大楼也已竣工。
11月3日,周智国感慨地说:“我干合作社,看到农民分钱时喜悦的笑容,我和妻子还有点成就感。现在合作社的发展主要从两头抓起,从菌种研发、菌袋抓起,保证收成;从成品回收、烘干、包装质量、销售抓起,保证品质,保证收获价格。中间环节,让他们干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