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凤县,红色旅游更出彩
    群众参观凤县革命纪念馆。

    凤县革命纪念馆大厅。
    凤县革命纪念馆广场雕像。
    美丽乡村永生村一角。
    美丽凤县。
  王晓鹏 文/图
  凤县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源头,是陕甘川三省咽喉。独特的地理位置,光荣的红色历史,让凤县成为“两当兵变”策源地、工合运动发祥地、红军长征过境地和航天三线精神摇篮。
  近年来,凤县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把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以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核心,保护红色遗存、彰显红色内涵、增强红色活力、丰富红色业态、补齐产业短板,促进“红+绿”融合发展,举全县之力推动凤县红色旅游率先突破,为全县转型升级发展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发挥了积极地示范引领作用。
  优化顶层设计 完善红色旅游布局
  2016年凤县被纳入川陕革命老区,2019年、2020年又连续纳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成为陕西乃至周边地区传承红色基因、接受革命洗礼的红色旅游新高地。该县先后编制完成了《凤县红色旅游总体策划》《凤县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凤县红色旅游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了辐射全域的“一心一轴两翼”红色旅游总体布局,初步形成以双石铺镇——凤州镇为“一颗红心”,以工农红军、三五九旅和人民解放军在凤县活动路线为“一条红轴”,以灵官峡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和红光沟国家级航天精神文化区为“一双红翼”,以红色村镇为多点支撑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全域发展格局。
  该县共有省保单位的革命文物2处,县保单位的革命文物12处,收藏有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孙文密令,跨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革命文物数量和保护层级位居宝鸡市前列。建成了总展陈面积4600平方米的凤县革命纪念馆和展陈面积940平方米的凤县工合旧址,灵官峡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与航天六院联合启动了红光沟国家级航天精神文化区建设,该县已经拥有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个,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处;与驻地军队和省内高校广泛建立了军地共建、校馆共建机制。
  同时,该县依托县域红色资源、生态资源,设置了4个红色研学培训基地和11个现场教学点,在全县构筑成以“4+11”为载体的红色研学培训平台。采取专职选配+特邀聘用+协议聘请等灵活方式,组建储备了百名师资库。系统研究凤县革命史、建设史,深入挖掘红色精神内涵,开发出《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重走红军路,弘扬革命传统》等理论讲学、特色体验精品课程100余个,锻炼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数量充足、公众认可的红色研学培训队伍。
  成功开通了西安——凤县红色研学旅游专列,持续举办“百家机关单位结谊凤县”活动,2019年,该县各红色景区景点共举办省内外各级培训班次1000余期,入馆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敬仰先辈伟业 牢记初心使命
  当前凤县,红旗招展、红叶漫山,凤县红色旅游景点游人如织,八方游客们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感悟革命传统精神。
  凤县革命纪念馆广场上,“两当兵变”主要领导者习仲勋、刘林圃的雕像威武庄严,让参观者肃然起敬。馆内,各大展区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历史脉络清晰,展览形式生动。全景展现了习仲勋等革命先辈在凤县开展兵运、策划兵变的辉煌历程,再现了红军过境、工合运动、解放凤县等红色往事,带领参展观众重回峥嵘岁月、接受革命精神洗礼。据介绍,馆内展出的许多文史资料十分珍贵。其中,反映凤县各时期红色历史图片有892幅,红色主题雕塑艺术品5组,展示历史实物或复制品197件。
  在双石铺镇柏家坪的一座山脚下,坐落着国内唯一的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故居。艾黎带来培黎学校师生亲手建设的旧窑洞,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再现了培黎学校师生、合作社工人在双石铺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景。与旧居一桥相连的纪念馆内,工合运动的辉煌历史从一面面图文展板、一个个场景复原、一件件珍贵实物中娓娓道来。
  这些革命纪念场馆,就是凤县鲜活党史的缩影,可以触摸历史温度,牢记初心使命,传承革命精神,凝聚起凤县转型发展的磅礴力量。
  用好红色资源 筑牢群众幸福基石
  凤县坚持把红色旅游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引导产业、扩消费稳增长的龙头带动产业、增就业惠民生的重要支撑产业,统筹推进红色旅游与美丽乡村、精准扶贫、农业园区、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红色旅游+美丽乡村”打造乡村旅游新样板。双石铺镇跻身全省文化旅游名街区,凤州镇跻身全省旅游特色名镇,秦岭战役发生地——黄牛铺镇东河桥村,以革命烈士“孙永生”命名的红花铺镇永生村双双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实现了农村变景点、民居变客栈、产品变商品的美丽乡村大格局。
  “红色旅游+现代农业”打造农旅融合新板块。该县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理念,着力打造集农耕体验、观光采摘、科普教育、休闲康养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片区。在毗邻凤县革命纪念馆的嘉陵绿谷田园综合体,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农业云指挥平台,在指挥室就能完成施肥、通风、灌溉等操作程序。数字农业成为风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红色旅游+脱贫攻坚”打造精准脱贫新亮点。该县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景区景点,鼓励支持周边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游、农家乐、手工作坊等旅游关联产业;探索建立了“旅游景区+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旅游扶贫模式,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挣股金、流转土地挣租金、入企打工挣薪金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去年我仅香菇一项就收入10万元。”三岔村四组贫困户杨海刚满脸笑容。
  “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打造文化旅游新高地。凤县高度重视文化的挖掘与塑造,以文化提升景区的内涵品质和对外影响力,逐步形成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的“一抹红带七彩凤县”的文化旅游格局,使之成为凤县文化旅游的新亮点。这一次次的产业融合发展,让凤县旅游业态逐渐丰富,并有效补齐了旅游业态短板。
  据了解,凤县已集中连片开设了50余家农家乐,独具特色的羌菜、蒸菜、山野菜等,成为游客争相品尝的美食,红色旅游满意度显著提升。
  如今的凤县,正在不断朝着“红色文化鲜明、教育功能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特色产业聚集、城乡统筹发展、百姓富足安康”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目标迈进,正在绘就一幅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与民生改善协同共进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