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接好“扶贫接力棒”


本报记者 王琦 文/图
“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帮扶,不断激活南峪村发展活力,让乡亲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劳动,走上致富道路。”2019年3月,冯栋接过“扶贫接力棒”,成为国网咸阳供电公司驻长武县彭公镇南峪村第4任驻村第一书记。此时,这个贫困村已经实现了脱贫。他的任务是帮村里剩下的11户16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刚到村里时,冯栋通过走访入户,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和真实需求,并结合驻村规划,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抓班子,带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定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等,对干部从思想上,工作能力上积极引导培训,全力以赴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他与村两委班子讨论决定,首先修整荒芜20余年的杨家山,把康龙生物有限公司引进来,进行土鸡养殖。2019年,全村共修建养鸡大棚8座,年出栏肉鸡3万余只。年底,村民姜凯拿着养鸡赚到的钱购置了很多年货,还给家里买了一台新电脑,逢人便说:“村里办的这个养鸡场效益真好,今年过了个丰收年。”
在和长武县峪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多次沟通中,冯栋发现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适宜的培育车间,于是他及时向国网咸阳供电公司申请产业扶持资金10万元,建起了两间80平方米的恒温培养室。有了合适的生产条件,这家公司培育生产了金耳、灵芝、虫草等珍稀产品,产业附加值大大提升,2019年生产效益达20万元,比前一年翻了一番。在南峪村产业分红大会上,老党员焦兴位高兴地向乡亲说:“小冯书记这个娃娃,人虽年轻,本事可不小咧。”
扶贫工作涉及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让他难忘的是赵俊兴三兄弟。2019年初,在外务工的三弟赵宝平突发脑出血住进医院,随后回到南峪村养病。为给三弟提供良好的养病环境,大哥主动把房间让给了三弟。冯栋在入户摸排时,发现了该户住房紧张的问题,立即和村上商议,最终通过危房改造以及临时救助等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资金缺口,帮他们盖起了25平方米的新平房。兄弟三人拉着冯栋的手一个劲儿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
南峪村有86名小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冯栋在南峪村开展“微心愿”活动,让小朋友们把心愿写在心形卡片上,然后做成心愿墙张贴在单位,30个“微心愿”很快被认领一空。“村里有个叫焦蓓的小姑娘,当她拿到自己的‘微心愿’——一件棉衣时,那发自内心的笑脸,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冯栋说,随后,他又联系咸阳供电公司为焦宝婷等考上大学的学生捐款;为崔文成等13个家庭条件困难的大学生申请“雨露计划”,帮他们拿到每年3000元的助学金。
一年来,南峪村建起了农家书屋,硬化了最后一段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南峪村产业发展生机勃勃,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活动广场上到处都有村民们开心的笑脸。谈到下一步打算,冯栋表示,将搞好土地流转,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来,让南峪村变得更加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