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搬”出来的小康生活
    李新红(左一)带孙女在小区广场玩耍。

  本报记者 靳天龙 文/图
  “感谢党的移民搬迁好政策!让我们全家告别贫困,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还能在楼下的合作社务工,实现搬迁挣钱带孩子三不误。”10月26日,正在洛南县永丰镇志锋核桃专业合作社务工的李新红满脸笑容地说。
  今年51岁的李新红一家原本生活在永丰镇街西社区李底组四间破烂的土坯房内,全家5口人,没有稳定生活来源,丈夫李忠山体弱多病,前几年曾因患脑梗住院治疗,常年需要药物维持,欠下许多外债。为了生活,女儿常年外出打工,照顾两个孙女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李新红身上。
  “我们家原来房子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全家憋足一口气早就打算盖一座新房子,可是丈夫意外患病,加上两个孩子上学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改善住房条件成为全家人最大的心愿。”在脱贫攻坚精准识别中,李新红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扶贫政策可享受移民搬迁、教育扶贫、产业奖补等优惠政策,李新红的搬迁梦被重新点燃。
  李新红立即向村上递交了移民搬迁申请,很快申请就批了下来,按照政策全家可享受100平方米的移民搬迁住房,他们只需交纳1万元购房资金,其余12.5万元全部由政府补贴。去年6月,李新红一家人搬到了永丰街道的移民安置小区,一时间全家的生活用水、交通出行、孩子上学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就连装修费国家都给了一定补助,李新红一家人乐开了花。
  “我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在合作社务工,一天能挣50多元,再加上合作社年底分红,一年下来在家门口就能挣将近两万元,这种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聊起现在的新生活,李新红十分激动。
  忙碌了一上午的李新红,从合作社出来,顺路到学校接了刚刚放学的孙女,步行10分钟就到了小区。走进移民小区,一栋栋排列整齐的移民搬迁住宅楼鳞次栉比,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地面宽阔平坦,广场上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一群小孩子在健身器材边上玩耍,欢声笑语充斥在小区里的每一个角落,一派欢乐和谐的景象。
  “住在政府给我们建的新房子里,感觉心里十分踏实,再也不用指着原来的‘一亩三分地’生活,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每月领工资,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李新红说。
  据了解,近年来洛南县将“两房”建设作为解决群众贫困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群众受益面。截至目前,洛南县累计完成易地搬迁7083户、危房改造3135户,全力保障了群众住房安全。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