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我省56个贫困县聚力优势产业促增收
本报讯(记者 崔福红)10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维国围绕“聚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夯实稳步脱贫增收基础”主题,介绍我省产业扶贫推进情况。
我省把主体精准带贫作为产业扶贫关键举措,推动贫困群众精准嵌入产业链。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和“借袋还菇”“借袋还耳”“借棚还耳”等形式,带动2.64万户6.55万人,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茶产业共有1411家市场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的方式,采取茶园托管、返租倒包、吸纳务工等模式,带动了6.38万户19.98万贫困人口增收。
我省先后出台了主体带贫和产业带贫《指导意见》,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带贫激励的政策支持,将带动贫困户作为主体承担项目、申报认定、示范评比的前置条件。各地探索形成了“先借后还”“托管经营”等22种典型模式和35个成熟范例,带动全省各类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连续开展主体带贫履约履责“大排查”、产业扶贫“大查补”等系列活动,建立产业扶贫主体带贫益贫监测系统,跟踪监测主体带贫动态,推动全省1.4万个经营主体按期履约,规范带贫。
据统计,2015~2020年,我省56个贫困县新增龙头企业7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万家、家庭农场3716家,从事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主体比重达60%以上,累计带动贫困群众110万人次,累计开展技术帮扶350万户次,实现了传统技术培训向现场精准技术帮扶的根本性转变。另外,我省还组织4000名农业专家、1.2万名技术干部、1.4万个新型经营主体和8000多名职业农民的“四支队伍”,同步选聘1.6万名产业指导员,搞调研、抓培训、作指导,在农资服务、技术培训、就地创业多个方面主动带领贫困户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在技术干部包联方面,我省发挥农业农村部门作用,连续4年开展百名干部包市联县帮扶,抽调100多名干部深入56个贫困县,解剖麻雀、打造典型、树立样板,开展技术服务。
产业布局上,我省重点在六盘山片区发展矮砧苹果、吕梁山片区发展山地苹果,秦岭北麓和汉丹江流域发展猕猴桃,关中地区发展奶山羊,秦巴山片区发展设施食用菌、茶叶,推进肉羊、设施瓜果、核桃、魔芋等30多种特色产业集中在贫困地区布局。链条推进上,实施“百库工程”“初加工惠民工程”等重大项目。2015年以来,56个贫困县累计建成1294个农产品加工扶贫基地,新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800多座,新增贮藏能力超过10万多吨,加工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群众产业增收空间有效拓宽。
我省把主体精准带贫作为产业扶贫关键举措,推动贫困群众精准嵌入产业链。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和“借袋还菇”“借袋还耳”“借棚还耳”等形式,带动2.64万户6.55万人,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茶产业共有1411家市场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的方式,采取茶园托管、返租倒包、吸纳务工等模式,带动了6.38万户19.98万贫困人口增收。
我省先后出台了主体带贫和产业带贫《指导意见》,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带贫激励的政策支持,将带动贫困户作为主体承担项目、申报认定、示范评比的前置条件。各地探索形成了“先借后还”“托管经营”等22种典型模式和35个成熟范例,带动全省各类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连续开展主体带贫履约履责“大排查”、产业扶贫“大查补”等系列活动,建立产业扶贫主体带贫益贫监测系统,跟踪监测主体带贫动态,推动全省1.4万个经营主体按期履约,规范带贫。
据统计,2015~2020年,我省56个贫困县新增龙头企业7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万家、家庭农场3716家,从事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主体比重达60%以上,累计带动贫困群众110万人次,累计开展技术帮扶350万户次,实现了传统技术培训向现场精准技术帮扶的根本性转变。另外,我省还组织4000名农业专家、1.2万名技术干部、1.4万个新型经营主体和8000多名职业农民的“四支队伍”,同步选聘1.6万名产业指导员,搞调研、抓培训、作指导,在农资服务、技术培训、就地创业多个方面主动带领贫困户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在技术干部包联方面,我省发挥农业农村部门作用,连续4年开展百名干部包市联县帮扶,抽调100多名干部深入56个贫困县,解剖麻雀、打造典型、树立样板,开展技术服务。
产业布局上,我省重点在六盘山片区发展矮砧苹果、吕梁山片区发展山地苹果,秦岭北麓和汉丹江流域发展猕猴桃,关中地区发展奶山羊,秦巴山片区发展设施食用菌、茶叶,推进肉羊、设施瓜果、核桃、魔芋等30多种特色产业集中在贫困地区布局。链条推进上,实施“百库工程”“初加工惠民工程”等重大项目。2015年以来,56个贫困县累计建成1294个农产品加工扶贫基地,新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800多座,新增贮藏能力超过10万多吨,加工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群众产业增收空间有效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