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手中有活干 小康路更宽
    常红斌(右)和村民探讨果树幼枝状况。

  雷蕾 党雄 文/图
  7月29日,笔者在洛川县交口河镇桐树底村见到正在忙碌的常红斌。他正在1米多深的土坑下进行管道检修工作,看到有人走来,常红斌停下手中的活,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通红的脸上露出一抹憨厚的笑容。此时已经下午7时,距离他下班还有40分钟。
  和往常一样,回到家里的常红斌并没有停下休息,而是在院里院外忙碌起来……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常红斌是交口河镇京兆村人,和大多数普通家庭一样,有着一儿一女的他过着温馨而平淡的生活。但谁能想到,2016年伊始,就在大家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常红斌的家里却被一层“阴霾”笼罩——妻子被查出患有脑血管瘤。
  妻子突患重病,女儿即将上大学,儿子刚上初中……一层层压力接踵而至,几乎把本就瘦小的常红斌压得喘不过气来。“去哪里看病?”“医疗费用从何而来?”“女儿要不要暂时休学缓解家庭压力?”……那段时间,常红斌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
  为了给妻子看病,常红斌几乎寻遍了所有亲朋好友,靠着东拼西凑借来的钱,妻子终于康复出院。在谈及给妻子治病的过程时,常红斌几度哽咽:“孩子突然间就懂事了,说要休学照顾妈妈,我考虑再三,觉得自己就算再苦再累,娃的学习不能停。”
  屋漏偏逢连夜雨。刚刚治好妻子的脑血管瘤,一家人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妻子的双眼又因术后副作用出现问题。常红斌又开始借钱、检查,往返西安各大医院寻医治疗,所幸经过4次手术,妻子的眼睛恢复了,但却无法干重体力活。
  外债累累,生活需要钱,孩子上学也需要钱,一向乐观的常红斌再也笑不出来了……
  正当常红斌眉头紧蹙之时,精准扶贫的政策像阳光一样照进了常红斌心里。2016年下半年,常红斌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等先后来到家里了解情况,并把医疗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林业公益性岗位等政策送到了常红斌家里。仅各项政策的帮扶资金,一年下来就有上万元,这让陷入困境的常红斌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不能光坐下等政策扶持,咱自己也要动起来哩!”这个年近50岁的陕北汉子暗下决心。2018年,原来就有5亩苹果园的常红斌又承包了4亩。“在咱洛川,苹果是第一产业,我多下点苦就能早点把外债还完。”常红斌说。
  除此之外,常红斌还和洛川琦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签订了两年的劳务合同,为该公司收购发电所需的果树枝条。两年下来,他和3个村民收购废弃果树枝条300余吨,每年人均获利5000余元。
  不仅如此,常红斌还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果树修剪技术能手。一到冬季,常红斌为村民修剪果树,仅此一项就能收入5000余元。
  日复一日,勤劳的常红斌忙碌着各种活计,去建筑工地做小工、跑代办、收购果树枝条等。加上卖苹果的收入,一年下来,常红斌家的收入达10万余元。到2018年底,常红斌超额完成了脱贫目标,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