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我的小康生活
山里人的“幸福梦”

  􀳀高秀兰

  十年后,我又一次来到张家峁。眼前的变化让我惊叹不已,也对这种变化心生欢喜。
  十年前,张家峁只有一条黄土路,坑坑洼洼,弯弯曲曲。走在路上,遇见行人经过,不出几米就看不到人影了,因为车轮带起的尘土弥漫了整条路。道路狭窄,车子要尽可能沿着车辙行驶,否则有翻沟的危险。
  杨宝国开着私家车来接我。如今,黄土路比原先宽敞,三级公路路面,全部铺上沥青。一路上,宝国显得很高兴,似乎忘记了在开车,手舞足蹈地讲个不停。他说现在农村条件好了,生活也很便利,就是村里人越来越少,很多人进城陪娃念书,留下的都是老人。他说他不走,舍不得这片土地,舍不得他养的羊。
  张家峁是一个不足十户人家的村落,坐落于白于山区延河北部一个不起眼的山塬上。宝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熟悉周围的每道梁每道坡,他也是这个村庄比较有文化的读书人。
  宝国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在城里打了两年工,后来回村里了。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身上带着一种不服输的执拗劲,一心想在土地上“做文章”,不信这片土地养活不了自己。他给乡政府写了一份申请书,想自己创业搞养殖。没几天工夫,乡上就派人来实地考察。后来,乡政府帮忙贷款了十多万元。他高兴得好几夜睡不着觉,仅用十天时间就建好了羊圈,买回一百多只山羊开始发展养殖业。
  五月的陕北,气候温润,舒适凉爽。每天,天刚蒙蒙亮,宝国就开着三轮车去割草。村子周围都是苜蓿,他推着割草机,嘴里哼着小曲,既不费力又不费工,一会儿就收获满满一车。他干得轻松、愉快,休息时点一支烟,蹲在大柳树下,看着羊儿吃草,心里甜滋滋的。
  如今,宝国不仅告别了贫困,还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宝国的羊喝清甜的泉水、吃天然生长的苜蓿,肉质鲜美肥嫩,深受城里客商青睐。这天,正好接到县城一个老板的电话,对方要订购十只羊。宝国告诉我,现在不用费劲出去卖羊肉了,只管用袋子装好,人家按时来取。他取来提前准备好的工具,一会儿工夫,就把羊肉准备好了,整个操作过程就他一个人忙活。他说客户明天中午就来拿,连同羊蹄、羊肚、羊头都要,晚上一定要洗好装好。“城里人怎么那么爱吃羊蹄?”他转过头问我,脖子上搭一块擦汗用的毛巾,抹了一把汗珠子,满脸堆满笑容。
  一排整洁的平房,院子里种了大片苜蓿,四周还栽种各种果树,这是宝国新盖的房屋。那天,宝国的妻子和女儿刚好从城里回来。一回到家里,女儿就先去羊圈看羊,然后坐在树荫下看书;媳妇钻进厨房赶紧做饭,冰箱、燃气灶一应俱全。吃饭前,宝国拿出一瓶酒,说要和我开怀畅饮,脸上尽是藏不住的笑意。几杯酒下肚,他的话多了起来,他说这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现在羊群壮大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贷款也全部还清了,城里还买了房;女儿马上要上初中了,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宝国跟我说,他还有一个想法,向更多的乡亲分享自己养羊的经验,带动他们增收致富,让大家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我理解这也是宝国的“幸福梦”,土地永远是农民的根基,他希望农村发展充满生机,农民生活充满活力。妻子在一边插话,等女儿考上了大学,她也回来。宝国听了,笑得更开心了。那晚,他喝了不少酒。
  第二天天还没亮,宝国就上山割草了。山上到处是雾,看不清他在哪个方向,但是我看到了山里人的梦和希望。他每天干着重复的活,从不觉得辛苦和烦闷。除了养羊,宝国还开垦林地,发展林果产业,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朝霞映红了天边,潋滟般的光影覆盖了村庄的山山峁峁,沟沟坎坎。我们起身离开时,看见远处炊烟袅袅升起,而后又不断升腾,弥漫在村庄的上空……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