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焦胡村致富有“法宝”
本报记者 王琦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兴产业、谋门路、促增收”成为武功县长宁镇焦胡村“四支队伍”扶贫工作的重要“法宝”。
2015年,焦胡村干部带着村民发展黄桃产业;2019年,焦胡村黄桃产量达到了30万公斤,销售额达到了260万元;今年,从签订的订单合同估算,焦胡村黄桃销售额将达300万元以上。
每年3月,大片桃花盛开,焦胡村里游人如织,咸阳、西安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等到9月,该村又有更为盛大的“丰收节”。黄澄澄、金灿灿的桃子挂满枝头,游客在这里体验采摘乐趣,逛美了、吃好了,当地群众的口袋也更鼓了。
“2015年,我种了1.4亩黄桃,2016年又栽了2.1亩黄桃,目前,仅黄桃我能收入5万多元,黄桃已成我家每年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贫困户胡志波开心地说。
当初,焦胡村发展黄桃产业,胡志波看到,黄桃苗有产业扶贫资金免费提供,县上还会派专家来做技术指导,驻村工作队又提供了套种豆种,怎么思量都合适。于是,他开始种起了黄桃。
看到干部们为村民的产业发展不辞辛苦、不计回报,胡志波彻底消除了顾虑,第二年他将家里所有土地都种了黄桃。
黄桃产业落地后,村上又先后引进了猕猴桃、设施蔬菜、奶山羊、生猪等种植养殖项目,让群众有了更多更好的产业搭配。贫困户胡立羊高兴地说:“这几年,村里修了7条道路,打了5眼水井,引进了电商超市。我的收入稳定了、生活改善了,还学到了很多实用技能。”
黄桃产业不仅让焦胡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更让村民们有了振兴乡村的坚定信心。去年底,焦胡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2%,荣获了长宁镇扶贫工作“先进村”的称号。
近年来,武功县实施“龙头企业带动、集体经济驱动、致富能手推动、个人自主发展”的“三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提供“菜单式”优质产业20余大类,发放“奖补式”支撑资金1.2859亿元,开展“保姆式”技术指导3.26万余人次,让扶贫产业变成了“幸福产业”,农特产品变成了“致富产品”,支持1.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脱贫,77个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兴产业、谋门路、促增收”成为武功县长宁镇焦胡村“四支队伍”扶贫工作的重要“法宝”。
2015年,焦胡村干部带着村民发展黄桃产业;2019年,焦胡村黄桃产量达到了30万公斤,销售额达到了260万元;今年,从签订的订单合同估算,焦胡村黄桃销售额将达300万元以上。
每年3月,大片桃花盛开,焦胡村里游人如织,咸阳、西安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等到9月,该村又有更为盛大的“丰收节”。黄澄澄、金灿灿的桃子挂满枝头,游客在这里体验采摘乐趣,逛美了、吃好了,当地群众的口袋也更鼓了。
“2015年,我种了1.4亩黄桃,2016年又栽了2.1亩黄桃,目前,仅黄桃我能收入5万多元,黄桃已成我家每年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贫困户胡志波开心地说。
当初,焦胡村发展黄桃产业,胡志波看到,黄桃苗有产业扶贫资金免费提供,县上还会派专家来做技术指导,驻村工作队又提供了套种豆种,怎么思量都合适。于是,他开始种起了黄桃。
看到干部们为村民的产业发展不辞辛苦、不计回报,胡志波彻底消除了顾虑,第二年他将家里所有土地都种了黄桃。
黄桃产业落地后,村上又先后引进了猕猴桃、设施蔬菜、奶山羊、生猪等种植养殖项目,让群众有了更多更好的产业搭配。贫困户胡立羊高兴地说:“这几年,村里修了7条道路,打了5眼水井,引进了电商超市。我的收入稳定了、生活改善了,还学到了很多实用技能。”
黄桃产业不仅让焦胡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更让村民们有了振兴乡村的坚定信心。去年底,焦胡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2%,荣获了长宁镇扶贫工作“先进村”的称号。
近年来,武功县实施“龙头企业带动、集体经济驱动、致富能手推动、个人自主发展”的“三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提供“菜单式”优质产业20余大类,发放“奖补式”支撑资金1.2859亿元,开展“保姆式”技术指导3.26万余人次,让扶贫产业变成了“幸福产业”,农特产品变成了“致富产品”,支持1.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脱贫,77个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