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崔书记来了,魏家砭村变了”
崔祥(右)在白随娃的葡萄棚里查看葡萄长势。

  通讯员 刘国利 本报记者 程立忠 文/图
  “他带领大家新建拱棚32座,栽种露天葡萄100亩,修建便民铁桥1座,过水桥2座,小型广场1座,解决川地灌溉100亩……”7月5日,子长市安定镇魏家砭村党支部书记白国红如数家珍地向记者讲述驻村第一书记崔祥的事迹。
  去年5月,崔祥到魏家砭村任第一书记。为了尽快了解村子情况,他走遍了全村每一户村民家,了解他们最希望、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当时,人居环境差是最先被提出来的问题。
  “没想太多,就想踏踏实实为群众干点实事。”崔祥一边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崔祥到魏家砭村两年多来,一直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称赞。村里硬化巷道23条,整治院落56家,无害化厕所改造56户,安装太阳能路灯24盏,新建垃圾台9个,粉刷墙面2000平方米,整理绿化带2公里……“崔书记来了,魏家砭村变了。我感觉生活在这里,很舒心、很幸福。”该村梁大爷说。
  “崔书记不仅帮我们修了路,还帮我发展产业致富,让我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50岁的贫困户白随娃感激地说。2016年,白随娃被诊断为白腮病。这不仅让他放弃了村党支部书记这个职务,更让他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获悉此情况后,崔祥多次到白随娃家中,了解他家的生活情况,帮他重拾生活信心。
  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在产业上遇到的问题,崔祥建立了微信群,并邀请子长市的农业技术员加入。平时谁有什么难题,只要在群里说一声,他都会帮忙解决。
  “崔书记帮我建了3座拱棚葡萄,葡萄苗子都是他给我协调购买的。平时我管护上有什么问题,也是他帮我解决。去年葡萄熟了不好卖,是崔书记帮我销售的,让我增收了近1万元。今年我这3棚葡萄,估计能卖七八万元。”大棚里,白随娃一边指葡萄一边说。正好看到浇完地放着的塑料水管,白随娃随口感慨道:“这也是崔书记给我们装上的,解决了拱棚葡萄灌溉难的问题。”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这句话让崔祥感受颇深。他多次到外地考察,结合魏家砭村实际,以白德胜旧居和崖堤传统村落为载体,打造了该村陕北民俗文化基地,采取“采摘+旅游”的模式发展特色乡村旅旅游。
  截至目前,26孔废旧窑洞已经被打造成为陕北民俗文化基地的重要部分。同时通过征集和农民自发捐赠,已收录了300余件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其中包括煤油灯、上海飞鸽牌自行车、缝纫机等。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具有陕北特色的六代窑洞(土窑、尖口窑、石窑、薄壳、砖窑、平房)。“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八方游客来魏家砭村体验乡村游的乐趣,同时提高村民的收入,让他们生活得更富裕更美好。”崔祥满怀憧憬地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